Posts

操練以聖經經文禱告

當知道,「禱告」不僅僅是祈求神的保佑與賜福,乃是通過「禱告」與主耶穌有生命的交流。 生活在罪惡世界中的蒙恩罪人,能有資格和聖潔榮耀的獨一真神生命交流,本身就是恩典。基督徒可以用各種形式禱告,只要出於真理的心靈就蒙悅納。 所以,用聖經經文禱告是相當必要和重要的。 1. 讚美敬拜的禱告 對一個剛信主的基督徒來說,想要禱告,一時間不知從何開始,那就不妨從敬拜讚美神開始。 詩篇中有大量敬拜讚美神的禱告,如果我們堅持照著詩篇禱告,我們會發現,我們對神的敬拜與讚美再也不是「例行公事」,而是由衷從心底裡發出的。 原來,詩篇作者的經歷也可以是我們的經歷,我們也許「拙口笨舌」,但是神已經為我們預備了合祂心意的「美麗言辭」。我們越禱告越甘甜;越禱告,越發現原來詩篇作者已經講出了我們對神的心裡話,就越喜樂。 2. 認罪的禱告 我們的神是聖潔而輕慢不得的,向神認罪悔改才能被神接納。 在舊約時代,神的選民們已經為我們做出了榜樣。在尼希米記第九章,利未人帶領眾百姓稱頌耶和華的同時也認罪。整個禱告完全符合聖經對以色列先祖的歷史記錄。特別是 16到19節:「但我們的列祖行事狂傲,硬著頸項不聽從祢的誡命;不肯順從,也不記念祢在他們中間所行的奇事,竟硬著頸項,居心悖逆,自立首領,要回他們為奴之地。但祢是樂意饒恕人,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慈愛的神,並不丟棄他們。他們雖然鑄了一隻牛犢,彼此說『這是領你出埃及的神』,因而大大惹動祢的怒氣;祢還是大施憐憫,在曠野不丟棄他們。白晝,雲柱不離開他們,仍引導他們行路;黑夜,火柱也不離開他們,仍照亮他們當行的路。」 眾百姓在禱告中並不是自己想說甚麼就說甚麼,而是熟練地引用了摩西五經中的經文,使得每個會眾都被提醒到以色列人在過去向神所犯下的罪,今天自己是否同樣在重複?同時也提醒了大家,神永不改變的愛始終呼喚百姓悔改。 在我家的禱告會中,我總是喜歡引用尼希米在天神面前的禁食禱告捫心自問(參尼希米記1:5-7),今天的我們和聖經中記載的不蒙神喜悅的以色列人有區別嗎?如果我們能體會尼希米的心腸,我們就自然發出像尼希米這樣的合神心意的禱告。這個禱告是神所默示的。 3. 聖靈充滿的禱告 在新約時代,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之一,就是使徒行傳第四章彼得和約翰被釋放後,教會怎樣回應逼迫? 教會「他們聽見了,就同心合意地高聲向神說:『主啊!祢是造天、地、海,和其中萬物的,祢曾藉...

信佛的人應正視的問題

Image
佛教作為一種古老的宗教體系,有其獨特的哲學思想和教義,在中國有著上千年的歷史,目前仍有廣大信眾。對這些信眾來說,有的只相信佛教是一種獨特的哲學思想,屬於無神論;有的卻引入神明概念,相信多神論;大多數人則是純粹帶著功利目的,希望通過求神拜佛交好運、逢凶化吉、升官發財。雖然文革期間破四舊、橫掃一切牛鬼蛇神,搗毀了絕大多數寺廟道觀,但這些被稱為佛教的聖地又重新興盛起來。到目前為止,全國各類寺廟經過修復和擴建,許多頗負盛名的大小山峰都建有供奉佛祖或菩薩的寺廟,既吸引了信徒前來供奉朝拜,又成為繁華熱鬧的旅遊景點,招攬了絡繹不絕的遊客,已然成為國人的一大文化現象。本文旨在分析佛教中的一些弊端,希望引起佛教信眾的重視和思考。 一、佛教無法解釋宇宙的起源 佛教教義對宇宙及生命起源的解釋並不清晰,佛教更關注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脫之道,而非世界或宇宙的形成。相比之下,現代科學提供了關於宇宙起源(如大爆炸理論)的詳細解釋,這使得佛教在此方面顯得蒼白無力。特別是基督教宣稱的創造論,顯示出佛教是建立在一套哲學和說教基礎上的宗教。 二、無神論與多神論的矛盾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是無神論者,強調人的內在覺悟和修行,而非依賴外在神靈。所謂「佛」這個字,印度語的含義是「覺悟」。釋迦牟尼篤信人若通過潛心苦修,都可以成佛(覺悟);然而經過兩千多年演變,許多佛教徒卻成了多神崇拜者。首先,他們把原本不相信有神的釋迦尊為佛祖(如來佛),封他為最大的佛,此外,還祭拜彌勒佛、觀音菩薩、地藏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媽祖、關聖帝君、灶神、土地公等眾多神靈。其中觀音菩薩最早原是男性,卻因其被賦予廣發慈悲、普渡眾生的特性,後來改為女性。據統計,這些神祇數量可達上百位。這種現象使佛教在無神論和多神論之間徘徊,造成形式上的混亂和內部邏輯上的衝突與矛盾。 三、輪迴觀念的困惑 佛教信徒普遍相信六道輪迴,即一個人在現世若修不成正果,下世將不可避免地進入輪迴。輪迴的結果可能是再度為人,或變成動物,甚至進入更低的生命形式。實際上,輪迴這種說法完全是毫無根據的想像,卻給信徒帶來極大的心理負擔和恐懼,因為誰也無法預知自己在輪迴中會成為甚麼。這種不確定性導致了一種持續的精神壓力。信徒們往往因恐懼未來的不幸而在現世中更加痛苦,尤其是在做了壞事、惡事後感到造了罪業,事後便會覺得所有的苦修前功盡棄。即便心中極為懊悔,也於事無補,因此會越加沮喪、悲哀...

死裡復活才是福音

Image
福音就是好消息,甚麼好消息?只傳耶穌並祂釘十字架還不夠,還要傳從死裡復活的耶穌,死而復活的耶穌才能讓信祂的人起死回生。 偉大的福音使者保羅清楚明瞭地告訴我們:「弟兄們,我如今把先前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告訴你們知道;這福音你們也領受了,又靠著站立得住,並且你們若不是徒然相信,能以持守我所傳給你們的,就必因這福音得救。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第一,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他還強調:「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哥林多前書15:1-4,14)所以人生罪與死的兩大難題都被耶穌的死而復活解決了:祂的死代贖了我們的罪;祂的復活戰勝了我們的死亡。 一、人的罪,被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代贖 死不是上帝造的,上帝所造的都好或甚好。死是人犯罪悖逆的衍生品,成了魔鬼掌控世人的一個毒鉤。一碟美味佳餚接觸不良環境長出霉來,不能說這霉是大廚燒出來的。 亞當和夏娃違背了上帝的誡命,偷吃了上帝明明吩咐吃了會死的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就果子本身來說,可能就是水果之一,但就偷吃行為來說,卻是明知故犯,對上帝不忠,是不把上帝放在眼裡,一種背叛和貪心的行為。 既是祖宗偷吃,我有甚麼罪呢?豈不冤枉?罪成為人裡面的一種基因,就會遺傳。連以色列歷史上的大衛王也感歎:「我是在罪孽裡生的,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詩篇51:5)人裡面與生俱來就有貪心、自私、欺騙、詭詐、仇恨、嫉妒、謊言、驕傲、忘恩、淫念等等。 需要指出,上帝眼裡的罪與社會上所說的罪不同,罪的原意是我們的心懷意念和言談舉止,偏離了上帝聖潔良善的靶心。換句話說,教會裡說的罪是用上帝的律法來衡量的;社會上說的罪是用國家的法律來衡量的。律法與法律一字顛倒,卻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主體不同,一個是上帝定的,一個是人類定的;量刑不同,一個是從心裡開始定罪,另一個是從行為來定罪。如此看人心,世上就「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羅馬書3:10)修養再好,哪怕是世人眼裡的大好人,也算不上上帝眼中的義人,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羅馬書3:23)人人都逃不了一死,「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羅馬書6:23) 可悲的是,誰都無力解決自己的罪;愛我們的人也因為自身有罪而不能彼此代贖。人究竟有沒有出路?有,唯一的出路是聖潔的上帝之子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成為我們替罪的羔羊,只要到祂面前悔...

耶穌復活與我何干?

為何人都會死? 人人都有一死。平時我們最忌諱談死亡,似乎談它晦氣。死亡從哪裡來?與創造天地萬有的上帝無關,倒是與偷吃伊甸園裡那分別善惡樹果子的亞當有關。 上帝那麼嚴肅地吩咐過亞當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世記2:16-17)萬分遺憾的是,亞當和夏娃沒有聽從上帝的誡命,真的偷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人類的「第一偷」性質非同小可,如一杯清水滴入一滴墨汁,全杯渾髒。它的性質惡劣,是背叛,是不把上帝放在眼裡,不當回事,因而落在罪中,罪的工價卻是死。 在上一期的《亞當犯罪與我何干?》一文中,已經解釋:罪性從此進入到人類的遺傳基因裡,所以每一代、每個人都活在罪中。我們的慾望裡充滿罪的傾向、罪的習慣,只是因修養程度不同,發作的程度不同而已。誰沒有自私、貪婪、仇恨、驕傲、嫉妒、淫念等等傾向? 人人都有罪,人人就有死。翻開人類的第一份家譜(創世記五章),從始祖亞當開始,提到的每個人,最後落尾就三個字:「就死了」。有人說,亞當和夏娃吃果子後,為甚麼沒有馬上就死,還活到九百多歲?人活在死中,死有兩次。 一、第一次死 上帝用泥土造人,又從鼻孔裡吹入祂的靈氣,所以人有肉身和靈魂兩方面。死也是兩個方面,分兩次進行: 1.靈先死,上帝離開了,人性裡沒有神性。 偷吃果子後,他們藏起來了。「耶和華上帝呼喚那人,對他說:『你在哪裡?』」(創世記3:9)上帝難道不知道他們藏在哪裡?當然知道,但他們的靈性離開了上帝,就如同手機沒信號了。人偷吃果子,出現了貪心、害怕、責備等,哪裡還能折射出上帝聖潔、良善、公義、信實、慈愛等品性?聖潔與罪不能同在。 2.身後死,氣離開了,身體變成屍體。 「他的氣一斷,就歸回塵土;他所打算的,當日就消滅了。」(詩篇146:4)「塵土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靈的上帝。」(傳道書12:7)先前是人的靈離開上帝,現在是氣離開人,身體就成了屍體。手機不光沒有了信號,也沒有了電。 二、第二次死 人在世上從此都有一死,但死不是一了百了如燈滅,是靈魂之氣被收走,且以後還有上帝的審判。「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希伯來書9:27)信主耶穌的人,復活進入天堂,不信的復活落到地獄。 進地獄非常可怕,而且直到永遠,無法後悔了。聖經中描寫了諸多關於地獄的恐怖,是一個「永火」(馬太福音25:41)、「不滅的火」(馬太...

為了上天堂而信耶穌,豈非功利主義?Is believing in Jesus for the sake of going to heaven, utilitarianism?

問: 基督徒常說信耶穌,上天堂,這豈非一種賄賂上帝的貪念?多少帶有功利主義吧? 答: 從問題可見你是一個廉潔的人,不願意佔誰的便宜,也不佔上帝的便宜,值得尊敬,但讓我們從幾方面考慮: Question: Christians often say that believing in Jesus leads to going to heaven. Isn't this a kind of bribery or a greedy desire to please God? Doesn't it carry a certain utilitarian mindset? Answer: From your question, it’s clear that you are an upright person who doesn’t want to take advantage of anyone, not even God, which is commendable. However, let’s consider this from a few different perspectives: 1.不能存心利用。 有些人會和上帝做交易:若耶穌讓他生意興隆、身體健康,或解決了困難,他就會去教堂、受洗、奉獻金錢,他們可能也對菩薩作出同樣的測試和要求,這就是貪念、賄賂、功利主義。人若為這樣的原因信耶穌,那不是真信,很多時候只要他再度碰到困難或挫折時,很快就會放棄耶穌。 1.  One should not approach with selfish motives. Some people try to make a deal with God: if Jesus helps their business prosper, restores their health, or resolves their problems, they will go to church, get baptized, or give offerings. They may also make similar demands and tests of the Buddha. This is greed, bribery, and utilitarianism. If a pers...

生命是進化來的嗎?Is life the result of Evolution?

Image
生命是進化來的嗎?回答是否定的。達爾文的「進化論」是一種沒有被證實,也無法用科學方法加以證明的偽學說。達爾文進化論的中心思想是「物競天擇,優勝劣敗,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但這並不是真正的科學,而是十九世紀英國人的政治哲學。 Is life the result of Evolution? The answer is no. Darwin's "theory of evolution" is an unproven pseudoscience that cannot be substantiated or demonstrated using scientific methods. The central idea of Darwin's theory is "the struggle for existence,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the weak perish and the strong prevail, only the fittest survive"; however, this is not real science, but rather a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the 19th-century British. 生物無論是漸變還是突變,都是無意識,無方向,無目標的,絕對不可能產生智慧的結果。生命只可能來自既有的生命,絕不可能從無生命中產生有生命的一切物種。 Whether biological evolution is gradual or sudden, it is unconscious, directionless, and aimless, and it is absolutely impossible to produce intelligent results. Life can only come from existing life, and it is absolutely impossible for all living species to be produced from non-life. 各種生物的基本形成都是一代接一代繁衍相傳,這是由它們本身細胞內遺傳基因的複製和操控而決定,與外界環境別無關係,即公認的孟...

信耶穌有手續嗎?

問: 牧師常說「因信稱義」,就是說,人得救只在一個「信」字,不需要做甚麼,但似乎信耶穌實在有一些手續。例如在佈道會的講員請你舉手,走到講台前;又有一個帶領的人請你跟著他一句一句禱告;接著之後想要受洗的話,又需先上受洗班學習。為甚麼有這些手續呢? 答: 「信」的意義 是的,得救在乎「相信」,但不是說,我相信有上帝,相信耶穌是上帝,知道祂釘十字架,死後第三天復活就夠了。這些都是頭腦裡的認同。 「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16) 上帝賜給我們一個永生的禮物,你想祂希望我們怎樣回應?非常明顯,當然就是要接受。 聖經解釋說:「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約翰福音1:12) 「接待」就是「接受」,也就是對上帝說:「我需要祢為我所預備的救恩,請賜給我。」 使徒彼得說:「……當向上帝悔改,信靠我主耶穌基督。」(使徒行傳20:21) 為甚麼要「悔改」呢?答案非常簡單:因為我們都是罪人,否則根本不需要拯救。我們必須在接受基督救恩時,承認自己的罪,請求祂完全的饒恕和赦免;況且基督救贖了我們,「 為要叫我們行善」(以弗所書2:10) ,所以我們應該從錯誤的道路上轉回,就如基督徒常說的:悔改,相信,接受,就可以得到基督赦罪的平安。(這些都是心態上的改變,不是「做」甚麼,也不是「手續」。) 決志禱告 既然信耶穌包括接受祂的救恩,因此我們常邀請那些表示願意接受的人做一個「決志禱告」,向上帝表白心意。正如男女在戀愛中也會表白,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心意;但有時有些人不知道怎樣表達,所以帶領的人請他一句一句地跟著禱告。每期《中信》月刊都有標題為:「你願意相信耶穌基督嗎?若願意,請做以下禱告。」一欄(見第23頁),內容就是一個「決志禱告」的樣品。 事實上,人自己也可以做這個禱告,不必跟著誰。禱告文長短和確切用字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真心? 呼召 你所描述的「舉手和走到講台前」的做法,叫做「呼召」(altar call)。佈道會的呼召是一些基督教教會的傳統,邀請那些希望對耶穌基督做出承諾的人公開站出來。從十九世紀以來開始有這個做法,被一些知名的佈道家,如桑德(Billy Sunday)、穆迪(D. L. Moody)等人繼續,所以流行至今。雖然是一個常見的做法,但沒有基督徒,更沒有牧師會說這是信耶穌的手續。這樣做的原因完全是因為想知道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