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the label 中信/傳月刊

Five Major Reasons for Church Decline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Social Survey, the proportion of Christians and Catholics in the U.S. population decreased from 86% in the 1970s to 63% in 2018. Concurrently, the percentage of religiously unaffiliated individuals rose from 5% in 1970 to 23% in 2018. A Pew Research survey published in September 2020 revealed that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young people are leaving the church and losing their religious faith. Post-pandemic, churches have generally experienced a decline in attendance. The reasons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Lack of Outstanding Leaders Modern individuals are increasingly educated, thoughtful, and knowledgeable, leading to higher expectations for leaders. They often admire political, business, and media leaders who are eloquent, bold, and visionary. When they apply these standards to Christian leaders, they find them lacking. They may not realize that societal standards shouldn't be directly applied to the church. However, the church must also reflect: ...

都當為主作見證

為甚麼要作見證? 傳福音是基督徒基本上都熟知的大使命,教會裡常有教導。「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太28:19) 在主的差遣面前,無論是否牧師,恩賜多少,只在乎你肯不肯。在主的差遣面前,千萬不要與神討價還價,不要推三擋四,也不要心存疑問地反覆問主:「主啊,祢差遣的真的是我嗎?」對,就是你!你不必辭掉你的職業去作全職傳道人,只需要將你所看見所聽見的,向你的家人、親戚朋友和你一切所認識的人見證出來,並且把人帶到主面前,讓主感動他們。 基督徒不一定都要全時間奉獻,都作專職的傳道人,但應該作一個「傳道的人」,要把傳福音的事兒放在心上。 耶穌在上十字架以前,把跟隨祂的門徒叫在一起,對他們做了很多臨別囑咐,安慰門徒,為門徒洗腳,並且告訴他們:「但我要從父那裡差保惠師來,就是從父出來真理的聖靈;祂來了,就要為我作見證。」(約15:26) 除了聖靈為聖子作見證,門徒們都當作見證:「你們也要作見證。」(約15:27)總之,主耶穌非常重視我們為祂作見證。 甚麼是作見證? 甚麼叫作見證呢? 主曾差派亞拿尼亞對掃羅說:「你要將所看見的,所聽見的,對著萬人為祂作見證。」(徒22:15) 作見證的基本原則,是以你在主裡的親身經歷作依據,將「看見的」和「聽見的」告訴他人。 保羅「親眼看見」甚麼? 「忽然從天上發光,四面照著他。」他就照實說出來(參徒9:3、22:6、26:13);保羅親耳聽到甚麼?「掃羅!掃羅!你為甚麼逼迫我?」「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穌。」保羅就照實見證出來(參徒9:4、22:7、26:14)。 保羅的親身經歷是甚麼?是「仆倒在地」,眼睛失明,他也照實見證出來。作見證的目的,是宣揚耶穌是神的兒子,宣揚死而復活的救主耶穌。保羅成為基督徒後,他不僅不逃跑,反而回到猶太人的會堂,他不怕被抓捕,不怕被下監,用自己的見證去與那些祭司、文士、法利賽人正面交鋒,為主作見證。 作見證不一定要大有學問,不一定有很多恩賜。只要抓住重點: 1)真實:分享自己真實的經歷和感受,而不是虛構或誇大的故事。2)簡明:抓住重點,避免冗長和繁瑣,這樣更容易讓聽眾理解和記住。3)具體:描述自己在某個時刻或事件中,如何經歷到神的幫助、引導或拯救,而不是籠統地談論信仰。4)目的明確:宣揚基督,榮耀基督,將神的愛和救恩帶給其他人,把人領到神的面前。 有位嗜賭的梁先生,賭馬,賭球,賭...

「祭祖」到底該不該?

中國自古有慎終追遠的文化傳統,其中對祖先的思念慢慢演繹成對祖先的膜拜。表面看來很有人情味;可透過這溫情面紗,你會看到背後的功利色彩。自古以來人們就畏懼和崇敬超自然力量,認為祖先雖死,靈魂仍在,既可降禍,也可賜福。於是虔誠祭祖,祈求庇護。祖宗已腐於泥土,後人供上來的魚肉飯羹、茗茶美酒,再配上供香冥錢,叩拜福辭,並未能取悅先人,倒是自己吃個眉開眼笑。 到底祭祖該不該?其實,人人都有三祖:近祖、遠祖和始祖。 對於最接近的祖輩,多半人都曾與他們共同生活過一段時間。他們去世後,健在的親人們在特別節期和日子,去他們墓前鏟草添土,獻上素花,默哀緬懷,是情理之事。近些年來,每逢清明時節,中國各地的掃墓人流量激增;但是,給先人們燒紙送錢,斟酒獻意,一滴何曾到得了九泉? 特別是對於那些未曾謀面,甚至多少年前的遠祖們,追思雖無可厚非;但年年供奉吃喝、燒香叩拜,甚至興師動眾來公祭,是否真有必要?據不完全統計,二○○三年以來,中國已有數十個地方政府直接介入「公祭」活動,甚至帶著「私心」搶起「祖宗」,各地祭伏羲、女媧、黃帝、孔子、孔明等,時常「撞車」。祭祀活動的排場越來越大,勞民傷財,像某個貧困縣,為公祭女媧竟耗資上億元。 遠祖們的「在天之靈」真的能保佑後人們升官發財,風調雨順,多子多福嗎?不能。 人離世後就只有兩個去處,在地獄的話,他們是自身不保,就像聖經中那位落在陰間的財主,還得央求別人將福音傳給在世的親人;如果在天堂,也不是他們自己的功勞,而是生前憑著順服的信心被上帝揀選。話說回來,如果他們死後都有保佑後人的本事,那他們活時又怎麼會死? 提到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也不當拜。他們身在福中不知福,竟把上帝的誡命當成耳邊風,偷吃了那必死的分別善惡樹的果子,讓人類後代都落入罪中。從此人無完人,遺傳著自私、撒謊、嫉妒等各種不義之本性,且都有一個在世最終結局—死。 所以,我們對逝去的親人祖先們的感情不能走上岔道,緬懷不等於膜拜,哀思不同於祭祀。連天使都提醒世人,你們「為甚麼在死人中找活人呢」(路加福音廿四5)?遠志明牧師在其博客中針對膜拜孔子現象的詰問發人深省:那尋求拯救的怎麼可能拯救人呢?一個「朝聞道夕死可以」的慕道者,怎麼可能讓人得道呢?一個「未知生焉知死」的人,怎麼可能救人脫離死境呢?一個坦言「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的人,怎麼能幫人遠離罪過呢?一個二千五百年前無力回天,一生哀歎的人,面對廿一世紀的...

不祭拜祖宗就是不孝嗎?

Image
很多地方基督徒都被人定了一個「不要祖宗,不要父母」的罪名,因為基督徒沒有與他們一同參與祭拜祖宗的各樣迷信活動;特別是父母離世,基督徒拒絕參加很多迷信活動和祭拜儀式。因著這些原因,基督徒常常被人譏笑,被人輕看,被人排斥,被人辱罵,甚至被人攻擊和迫害。 不管別人怎樣對待,基督徒都應堅守敬拜獨一真神,因為上帝明明地吩咐說: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甚麼形像彷彿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為我耶和華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恨我的,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出埃及記20:3-6) 世人敬拜的對象不是人,更不是死人。祭拜祖宗,祭拜死人,是犯罪得罪上帝的事。 然而世人卻認為不祭拜祖宗是一件大不孝的事,這是對孝心的最大曲解。基督徒孝敬的不是死人,乃是活人,而且孝敬父母是上帝非常看重的事, 聖經說:「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上帝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出埃及記20:12)「『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以弗所書6:2-3)「打父母的,必要把他治死……咒罵父母的,必要把他治死。」(出埃及記21:15-17) 孝敬父母是一條蒙福的上帝命令。 在基督徒中間,孝敬父母的見證如雲彩般眾多,雖然是一些非常平凡的小事,卻反映出了他們不平凡的品格。例如在我們教會有一位姊妹,她家的兄弟姊妹很多,但當她母親病倒的時候,沒有哪個能安下心來照顧母親,因為都忙著做生意。只有這位姊妹獨自細心照顧母親將近三年的時間,直到母親去世。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在基督徒身上卻不是這樣,孝敬父母是每個基督徒當有的美好見證。我們不僅要照顧父母的身體和生活,更是效法耶穌的愛,把父母帶到主耶穌面前,讓他們認識耶穌,得著永生。孝心既要顧及到父母肉身的生命,也要顧及父母靈魂的得救。 有些人在父母活著的時候既不孝又不敬,等到父母死了,卻突然變成了大孝子,不惜花重金祭拜他們,因此在眾人面前就得了好名聲;而那些默默無聲,付代價照顧服侍父母的基督徒,卻落了個不孝之名。上帝的標準與世人不同,祂必照著祂的應許向我們發慈愛,直到千代。 總之,上帝命令我們在父母長輩活著時當孝敬,在他們死後不要去祭拜。當然,在墳前清理、獻花追思是合情合理的,不同於獻祭品、燒香、下跪和叩頭。...

操練以聖經經文禱告

當知道,「禱告」不僅僅是祈求神的保佑與賜福,乃是通過「禱告」與主耶穌有生命的交流。 生活在罪惡世界中的蒙恩罪人,能有資格和聖潔榮耀的獨一真神生命交流,本身就是恩典。基督徒可以用各種形式禱告,只要出於真理的心靈就蒙悅納。 所以,用聖經經文禱告是相當必要和重要的。 1. 讚美敬拜的禱告 對一個剛信主的基督徒來說,想要禱告,一時間不知從何開始,那就不妨從敬拜讚美神開始。 詩篇中有大量敬拜讚美神的禱告,如果我們堅持照著詩篇禱告,我們會發現,我們對神的敬拜與讚美再也不是「例行公事」,而是由衷從心底裡發出的。 原來,詩篇作者的經歷也可以是我們的經歷,我們也許「拙口笨舌」,但是神已經為我們預備了合祂心意的「美麗言辭」。我們越禱告越甘甜;越禱告,越發現原來詩篇作者已經講出了我們對神的心裡話,就越喜樂。 2. 認罪的禱告 我們的神是聖潔而輕慢不得的,向神認罪悔改才能被神接納。 在舊約時代,神的選民們已經為我們做出了榜樣。在尼希米記第九章,利未人帶領眾百姓稱頌耶和華的同時也認罪。整個禱告完全符合聖經對以色列先祖的歷史記錄。特別是 16到19節:「但我們的列祖行事狂傲,硬著頸項不聽從祢的誡命;不肯順從,也不記念祢在他們中間所行的奇事,竟硬著頸項,居心悖逆,自立首領,要回他們為奴之地。但祢是樂意饒恕人,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慈愛的神,並不丟棄他們。他們雖然鑄了一隻牛犢,彼此說『這是領你出埃及的神』,因而大大惹動祢的怒氣;祢還是大施憐憫,在曠野不丟棄他們。白晝,雲柱不離開他們,仍引導他們行路;黑夜,火柱也不離開他們,仍照亮他們當行的路。」 眾百姓在禱告中並不是自己想說甚麼就說甚麼,而是熟練地引用了摩西五經中的經文,使得每個會眾都被提醒到以色列人在過去向神所犯下的罪,今天自己是否同樣在重複?同時也提醒了大家,神永不改變的愛始終呼喚百姓悔改。 在我家的禱告會中,我總是喜歡引用尼希米在天神面前的禁食禱告捫心自問(參尼希米記1:5-7),今天的我們和聖經中記載的不蒙神喜悅的以色列人有區別嗎?如果我們能體會尼希米的心腸,我們就自然發出像尼希米這樣的合神心意的禱告。這個禱告是神所默示的。 3. 聖靈充滿的禱告 在新約時代,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之一,就是使徒行傳第四章彼得和約翰被釋放後,教會怎樣回應逼迫? 教會「他們聽見了,就同心合意地高聲向神說:『主啊!祢是造天、地、海,和其中萬物的,祢曾藉...

信佛的人應正視的問題

Image
佛教作為一種古老的宗教體系,有其獨特的哲學思想和教義,在中國有著上千年的歷史,目前仍有廣大信眾。對這些信眾來說,有的只相信佛教是一種獨特的哲學思想,屬於無神論;有的卻引入神明概念,相信多神論;大多數人則是純粹帶著功利目的,希望通過求神拜佛交好運、逢凶化吉、升官發財。雖然文革期間破四舊、橫掃一切牛鬼蛇神,搗毀了絕大多數寺廟道觀,但這些被稱為佛教的聖地又重新興盛起來。到目前為止,全國各類寺廟經過修復和擴建,許多頗負盛名的大小山峰都建有供奉佛祖或菩薩的寺廟,既吸引了信徒前來供奉朝拜,又成為繁華熱鬧的旅遊景點,招攬了絡繹不絕的遊客,已然成為國人的一大文化現象。本文旨在分析佛教中的一些弊端,希望引起佛教信眾的重視和思考。 一、佛教無法解釋宇宙的起源 佛教教義對宇宙及生命起源的解釋並不清晰,佛教更關注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脫之道,而非世界或宇宙的形成。相比之下,現代科學提供了關於宇宙起源(如大爆炸理論)的詳細解釋,這使得佛教在此方面顯得蒼白無力。特別是基督教宣稱的創造論,顯示出佛教是建立在一套哲學和說教基礎上的宗教。 二、無神論與多神論的矛盾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是無神論者,強調人的內在覺悟和修行,而非依賴外在神靈。所謂「佛」這個字,印度語的含義是「覺悟」。釋迦牟尼篤信人若通過潛心苦修,都可以成佛(覺悟);然而經過兩千多年演變,許多佛教徒卻成了多神崇拜者。首先,他們把原本不相信有神的釋迦尊為佛祖(如來佛),封他為最大的佛,此外,還祭拜彌勒佛、觀音菩薩、地藏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媽祖、關聖帝君、灶神、土地公等眾多神靈。其中觀音菩薩最早原是男性,卻因其被賦予廣發慈悲、普渡眾生的特性,後來改為女性。據統計,這些神祇數量可達上百位。這種現象使佛教在無神論和多神論之間徘徊,造成形式上的混亂和內部邏輯上的衝突與矛盾。 三、輪迴觀念的困惑 佛教信徒普遍相信六道輪迴,即一個人在現世若修不成正果,下世將不可避免地進入輪迴。輪迴的結果可能是再度為人,或變成動物,甚至進入更低的生命形式。實際上,輪迴這種說法完全是毫無根據的想像,卻給信徒帶來極大的心理負擔和恐懼,因為誰也無法預知自己在輪迴中會成為甚麼。這種不確定性導致了一種持續的精神壓力。信徒們往往因恐懼未來的不幸而在現世中更加痛苦,尤其是在做了壞事、惡事後感到造了罪業,事後便會覺得所有的苦修前功盡棄。即便心中極為懊悔,也於事無補,因此會越加沮喪、悲哀...

死裡復活才是福音

Image
福音就是好消息,甚麼好消息?只傳耶穌並祂釘十字架還不夠,還要傳從死裡復活的耶穌,死而復活的耶穌才能讓信祂的人起死回生。 偉大的福音使者保羅清楚明瞭地告訴我們:「弟兄們,我如今把先前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告訴你們知道;這福音你們也領受了,又靠著站立得住,並且你們若不是徒然相信,能以持守我所傳給你們的,就必因這福音得救。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第一,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他還強調:「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哥林多前書15:1-4,14)所以人生罪與死的兩大難題都被耶穌的死而復活解決了:祂的死代贖了我們的罪;祂的復活戰勝了我們的死亡。 一、人的罪,被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代贖 死不是上帝造的,上帝所造的都好或甚好。死是人犯罪悖逆的衍生品,成了魔鬼掌控世人的一個毒鉤。一碟美味佳餚接觸不良環境長出霉來,不能說這霉是大廚燒出來的。 亞當和夏娃違背了上帝的誡命,偷吃了上帝明明吩咐吃了會死的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就果子本身來說,可能就是水果之一,但就偷吃行為來說,卻是明知故犯,對上帝不忠,是不把上帝放在眼裡,一種背叛和貪心的行為。 既是祖宗偷吃,我有甚麼罪呢?豈不冤枉?罪成為人裡面的一種基因,就會遺傳。連以色列歷史上的大衛王也感歎:「我是在罪孽裡生的,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詩篇51:5)人裡面與生俱來就有貪心、自私、欺騙、詭詐、仇恨、嫉妒、謊言、驕傲、忘恩、淫念等等。 需要指出,上帝眼裡的罪與社會上所說的罪不同,罪的原意是我們的心懷意念和言談舉止,偏離了上帝聖潔良善的靶心。換句話說,教會裡說的罪是用上帝的律法來衡量的;社會上說的罪是用國家的法律來衡量的。律法與法律一字顛倒,卻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主體不同,一個是上帝定的,一個是人類定的;量刑不同,一個是從心裡開始定罪,另一個是從行為來定罪。如此看人心,世上就「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羅馬書3:10)修養再好,哪怕是世人眼裡的大好人,也算不上上帝眼中的義人,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羅馬書3:23)人人都逃不了一死,「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羅馬書6:23) 可悲的是,誰都無力解決自己的罪;愛我們的人也因為自身有罪而不能彼此代贖。人究竟有沒有出路?有,唯一的出路是聖潔的上帝之子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成為我們替罪的羔羊,只要到祂面前悔...

耶穌復活與我何干?

為何人都會死? 人人都有一死。平時我們最忌諱談死亡,似乎談它晦氣。死亡從哪裡來?與創造天地萬有的上帝無關,倒是與偷吃伊甸園裡那分別善惡樹果子的亞當有關。 上帝那麼嚴肅地吩咐過亞當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世記2:16-17)萬分遺憾的是,亞當和夏娃沒有聽從上帝的誡命,真的偷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人類的「第一偷」性質非同小可,如一杯清水滴入一滴墨汁,全杯渾髒。它的性質惡劣,是背叛,是不把上帝放在眼裡,不當回事,因而落在罪中,罪的工價卻是死。 在上一期的《亞當犯罪與我何干?》一文中,已經解釋:罪性從此進入到人類的遺傳基因裡,所以每一代、每個人都活在罪中。我們的慾望裡充滿罪的傾向、罪的習慣,只是因修養程度不同,發作的程度不同而已。誰沒有自私、貪婪、仇恨、驕傲、嫉妒、淫念等等傾向? 人人都有罪,人人就有死。翻開人類的第一份家譜(創世記五章),從始祖亞當開始,提到的每個人,最後落尾就三個字:「就死了」。有人說,亞當和夏娃吃果子後,為甚麼沒有馬上就死,還活到九百多歲?人活在死中,死有兩次。 一、第一次死 上帝用泥土造人,又從鼻孔裡吹入祂的靈氣,所以人有肉身和靈魂兩方面。死也是兩個方面,分兩次進行: 1.靈先死,上帝離開了,人性裡沒有神性。 偷吃果子後,他們藏起來了。「耶和華上帝呼喚那人,對他說:『你在哪裡?』」(創世記3:9)上帝難道不知道他們藏在哪裡?當然知道,但他們的靈性離開了上帝,就如同手機沒信號了。人偷吃果子,出現了貪心、害怕、責備等,哪裡還能折射出上帝聖潔、良善、公義、信實、慈愛等品性?聖潔與罪不能同在。 2.身後死,氣離開了,身體變成屍體。 「他的氣一斷,就歸回塵土;他所打算的,當日就消滅了。」(詩篇146:4)「塵土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靈的上帝。」(傳道書12:7)先前是人的靈離開上帝,現在是氣離開人,身體就成了屍體。手機不光沒有了信號,也沒有了電。 二、第二次死 人在世上從此都有一死,但死不是一了百了如燈滅,是靈魂之氣被收走,且以後還有上帝的審判。「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希伯來書9:27)信主耶穌的人,復活進入天堂,不信的復活落到地獄。 進地獄非常可怕,而且直到永遠,無法後悔了。聖經中描寫了諸多關於地獄的恐怖,是一個「永火」(馬太福音25:41)、「不滅的火」(馬太...

我到底如何為孩子選擇學校才放心?

親愛的曉君︰ 最近我遇到一件事,讓我又憤怒又迷茫。我女兒就讀的幼稚園居然公開教授兒童同性戀和變性人的理念和知識。老師讓孩子把不同顏色水彩筆的蓋子摘下,顏色打亂後重新不按顏色隨意配搭再蓋上,這樣每個筆蓋子和筆芯顏色都不再相同。然後老師問孩子:「你覺得水彩筆蓋子的顏色必須要與筆芯顏色一致嗎?你的外形性別必須要與內心性別一致嗎?」又問:「如果不一致,就如同老師要求你必須把筆蓋子顏色與筆芯顏色換回一樣,或者說如果你身體投錯了性別,不允許你根據心理來變性,你會不會難過?」總之,各種歪理邪說的道理教孩子們理解和認同各種性別錯亂的事。有些家長們不在意,但我實在受不了,要給女兒換幼稚園,可是想到她上學的路還很長,我如何保證她從幼稚園到大學,都不受壞風氣的影響?我受朋友邀請去過兩次教會,還不是基督徒,但我對現在的一些社會風氣很不認同,我如何才能幫助我的孩子不被洗腦,不被帶壞呢?很期望得到妳的幫助,謝謝! 小葫蘆媽媽 親愛的小葫蘆媽媽: 仔細看了妳的來信,幼稚園居然公開教授兒童同性戀和變性人的理念和知識,強將歪理教導孩子,我和妳一樣感到難過和氣憤,也為美國的教育系統感到悲哀。現今社會的經濟和科技雖發達,但倫理道德混亂、各種黑白顛倒、胡攪蠻纏的奇葩邪說已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幼稚園階段的教導極其關鍵,老師自然是孩子心目中的「權威人士」;而幼稚園竟用水彩筆的筆芯和筆蓋子的邏輯來支援變性,這似是而非、極具迷惑性的邏輯,的確很容易把小朋友繞進去,讓孩子從小開始認同甚至建立不合真理的性別觀和道德觀,對孩子危害深遠。妳是一位負責任的媽媽,難得妳能夠留心女兒在學校所受的教育,及時發現問題,不認同幼稚園所教導的歪理邪說,也不認同現在一些敗壞的社會風氣,想要保護孩子不被洗腦、帶壞,為妳這位媽媽感謝上帝! 恐怕有些父母根本不知道現今的教育是怎麼一回事,學校每天在灌輸甚麼樣的知識來誤導和傷害孩子。美國已不再是從前的美國了,不再是從前從歐洲移民來的基督徒們嚴格按聖經生活的美國了,聖經也不再是學校的必學課程了。特別是1962年美國最高法院宣佈公立學校裡的禱告為不合法,1963年美國最高法院又宣佈在公立學校中讀聖經為不合法後,基督教信仰已越來越被顛覆,依據聖經的道德破口越來越大,同性戀運動強勢崛起,公立學校不斷地教導性別錯亂的LGBTQ課程。下一代生長在這樣一個烏煙瘴氣的環境中,怎能不讓人揪心、憤怒和擔憂呢? ...

教導子女面對同性戀運動的挑戰

現在歐美社會和政府幾乎都接受了同性戀和同性婚姻,所以很多學校都開始教導學生同性戀和同性婚姻是正常可行的,近年來更進一步推行變性、雙性、跨性別和不定性別的運動。因為學生通常認為學校教的所有知識都是正確的,所以孩子們很容易接受同性戀和同性婚姻。作家長的如果不贊成這種文化或趨勢,我們該如何與子女談論這些事情呢? 一、父母先做好榜樣 向子女示範男和女的區別,父親有男子氣概,保護家庭,保護女性,肯擔當,沒有娘娘腔,做男人應做的事;母親不要奪取了父親的角色,要支持丈夫,表現溫柔的一面。父母要真正相愛,讓子女感受到男女相愛是何等美好,實踐美滿婚姻給子女看,而不是只在電影中出現。孩子們看到作男作女都有幸福美滿的生活,這是最正常不過的。 二、肯定子女的性別 父母分別向兒女教導男女的不同,男與女的外貌有何不同,穿衣打扮和行為的不同,剛和柔的配搭等。媽媽需讚賞兒子的英俊,誇他的強壯;爸爸也需讚賞女兒的美麗等,讓子女欣賞自己,欣賞他人。 三、家庭性教育 不要依賴學校老師教性教育,而由父母親自教導性教育,因為性不只是行為,而是做人的道德觀。從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和別人的身體,都有文化和宗教上的分別。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也有道德觀的界限,華人家庭不必接受美國主流文化的標準。性開放帶來的病患(身體和精神上)是有目共睹的,父母需教子女做明智的選擇。 四、合法不等於好事 父母要跟子女解釋現今社會有些合法的事未必是好事,我們做了就很可能帶來傷害,例如吸煙、吸大麻、喝酒、色情、賭博等,在很多地方都是合法的,但對人有害,對家庭社會和國家都有破壞。所以好孩子不應做這些事,也不要受朋友引誘去做;而同性戀和變性等行為也是列為此範圍之內,雖然被合法化,也要盡力避開。 五、有損健康 父母要跟子女解釋在互聯網上可以找到不少醫學文章談論同性戀肛交的害處,因而引起同性戀群體很多疾病和傳染病,例如性病、愛滋病、大便失禁、肝炎、直腸癌、猴豆、精神病等。這些病症在正常忠心的一夫一妻中是很少發生的。另外現時政府推行的兒童變性的醫學程式,是在兒童八歲時就給他們服用一種叫Lupron的藥物。這種藥物可以強制性降低體內荷爾蒙的產生,通常給性罪犯服用以致大大減低他們的性衝動,現在沒有經過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便給兒童服用,阻止其發育,幫助他們變性。Lupron的副作用會讓兒童有骨質疏鬆症、關節炎、視力不佳、疲倦、失憶和情緒波動...

靈命塑造與事奉

事奉與屬靈生命 最近見參與事奉的弟兄姊妹有很多掙扎,甚至感到枯乾,當牧者邀請弟兄姊妹事奉時,有人會說:“沒有其他人可以事奉嗎?你去叫其他人吧!我某某星期不來教會,不要給我太多次,我要早走、不會留到全場崇拜”, 因此一間教會的工作往往就是得一、兩個弟兄姊妹願意付出、大多數都是牧者去做,這正正是很多教會面對的困難,教會不健康、不成長的原因,不由得問:事奉與靈命有何關係? 身為牧者,不時見到一些信徒靈裡沒有成長,雖然表面熱心,擔任不少服侍。但只像聖誕樹,掛滿飾物,不是生命的果子!假如我們離開耶穌,就像枝子離開葡萄樹般,沒有根。這樣的信徒,要是在教會中比例多,初信者就容易以這些人為榜樣,錯認屬靈成長就是這樣。 真正的靈命成長,需要轉化與陶造,有深刻的內在體會,不是徒有外表。 生命轉化需時日 不少信徒信主不久,便公開作見證。無可否認,他們曾有深刻經歷;但這不等於生命更新。內在生命需經多年塑造。上帝造萬物各按其時,凡有生命的,不論花果鳥獸,都須要時日方能成長,需要歷煉方能臻於成熟。 今天我們看靈命成長,往往忽略了這自然的過程。不少教會佈道意識強,往往以戲劇性濃厚的見證吸引人;但這容易令人誤解信仰,以為一信主便可解決一切問題,如平凡的立刻變得卓越高超。 其實,對信仰有特殊經歷的人,內在生命也需要不斷深化與沉澱,才能真正裡外更新,生命成長。 信徒內在生命的根深,才能結果子。如果根基膚淺,果實豐盈,那就得問是怎麼生長的──究竟是生出來的,還是掛上去的呢? 有些信徒剛信主,有才幹,若只看表現,很容易讓人以為他很出色。而事實卻不如此。當然,我相信上帝會使用他們。但是他們也不能迴避生命要往深處扎根的問題。保羅有了大馬色的經歷後,也得在阿拉伯曠野住三年;到他和巴拿巴同在安提阿事奉時,已歸主十多年了! 服侍、事奉的真諦 深處扎根極其重要,只是成長的路該如何走,有沒有具體指標?從聖經來看,每個人活著都是為了服侍神和服侍人。 「事奉」廣義是指信徒活出上帝要他活出的生命──服侍祂、榮耀祂。 我們信主後,若立志為主而活,在家盡本份作好兒子、女兒、丈夫、妻子、爸爸或媽媽,也算是一種服侍。上帝將我放在某崗位,必有要我做的事;實踐這召命就是在事奉祂。 「事奉」是為主而活,愛主、服侍主、服侍人。這是廣義的「事奉」,是一切事奉的基礎。不要以為事奉只是參與教會一些事工。事奉是:為主而活,讓主居首位。 倘若有人以為...

饒恕就是「釋放」

  今天我們正生活在一個非常不平安的環境當中,因著新冠疫情的影響,加上美國警察執法不當引起很多示威動亂,這兩件事似乎都被人與「種族歧視」連上了關係。其實人際間的「歧視」並不新鮮,任何時代,只要有人的地方,便有歧視;再加上人為的政治因素,人際關係只會越發被撕裂,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充滿了衝突、排斥、鬥爭、制裁、報復等。不難看到,這個世界越來越多混亂,越來越多仇恨,越來越多鬥爭不和睦。因為人們忘記了「仇恨並不能解決仇恨」,我們實在需要彼此饒恕。 一、恨是一種「無期徒刑」 主耶穌曾教導我們:「你們要慈悲,像你們的父慈悲一樣。你們不要論斷人,就不被論斷;你們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你們要饒恕人,就必蒙饒恕(饒恕:原文是釋放)。」(路6:36-37)我們的心靈常常因著恨的緣故,不斷地被捆綁和煎熬。「恨」實在是一種無期徒刑。著名小說The Hiding Place《密室》的作者,為一位荷蘭虔誠的基督徒,名叫柯莉(Corrie Ten Boom)。描寫她的父親在二戰時,因為保護和藏匿猶太人而受連累,被關押在德軍納粹的集中營。後來她的爸爸和姊姊都死在集中營,她卻因為德軍的一個錯誤處理,竟然被釋放。1947年大戰結束後,柯莉為回應神的呼召,願意饒恕那些在集中營傷害過她的人。有一天,她在慕尼黑一所教堂,對著很多德國人講述她在集中營的經歷,她見證說:「我們只有饒恕,才能夠走出這種仇恨的捆綁。」散會後,有一個德國人走到她的跟前,對她說:「我以前在集中營裡面是個守衛,曾經作過很多壞事,我已經信了耶穌,是個基督徒,妳今天講得很好,能不能和妳握個手?」柯莉一眼就認出這個守衛,就是當年曾虐待過她、姊姊和父親的那個人,自己和家人被苦待的圖畫再一次浮現在眼前。「仇恨」讓她提不起手來,和這個曾經深深地傷害過自己的人握手。原來站在台上講「饒恕」很容易,可是在現實生活中,面對傷害過妳的人,就是連和他握手也很困難。她立刻禱告:「主耶穌啊,請祢將祢的饒恕給我,好讓我能夠饒恕這個人。」禱告完,她慢慢將手伸出來,當他們的手緊緊握著的時候,她才意識到,她真正地得到了釋放。原來戰爭雖然勝利,她還一直沒有被釋放,她的心靈還被緊緊地關在這個「仇恨的監獄」裡面。直到此時,她才真正體會到心靈被釋放,並且完全脫離了那個無期徒刑的捆綁。 原來「饒恕」不是個理論,而是一個被傷害的、被破碎的、被撕裂的心靈,能夠伸出手來,去...

基督徒應如何看瘟疫

  新冠病毒已經肆虐全球兩年多了。到目前,全球因這瘟疫而丟掉性命的人數已超過五百萬,單單美國公佈死亡人數亦已過70萬人。在長時間居家期間,我常想這次全球性的瘟疫發生和傳播是偶然的嗎?既然連無比驕傲兇殘的尼布甲尼撒王都明白「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但4:17),那無數的家庭失去了親人,失去了快樂,是充滿仁愛的神所樂意看到的嗎? 溫習聖經 翻開聖經,提到瘟疫,至少有四、五十處之多;而且沒有一處不是在顯明神的警告、刑罰和管教的。讓我們選讀以下幾處經文: 1. 神以十大災難中的第五災,對法老和埃及人的懲罰,就是在牲畜上,必有重重的瘟疫(參出9:1-7)。這是在聖經中,首先記載關於瘟疫的事情,且是首先在牲畜身上發生了瘟疫。但是神作了分別的工作;「埃及的牲畜幾乎都死了,只是以色列人的牲畜,一個都沒有死。」(出9:6)摩西和以色列會眾,都看見了,經歷了,記在心中,信服神了。 2. 可拉、大坍、亞比蘭和安一黨的人,煽動以色列人,反對摩西的領導權。神不但使地開口,把他們活活地吞下去,而且以瘟疫攻擊那些反對神的以色列民,有上萬的人死於瘟疫(參民16章)。這是聖經中首先提到的,人犯罪反對神,神以瘟疫來制止人的罪惡氾濫。但是神的僕人摩西是甚麼態度呢?他催促亞倫捧著平日禱告使用的香爐,不顧自己的安危,跑進瘟疫正發作盛行的地方,站在活人和死人中間,帶領民眾認罪禱告後,瘟疫就止住了。 3. 摩西差遣12個探子去探查迦南地,十個探子回報惡信,結果「這些報惡信的人都遭瘟疫,死在耶和華面前。」(民14:37)這已很清楚地顯明,瘟疫已是神用來懲罰和警告人的方法了。但是「其中唯有嫩的兒子約書亞和耶孚尼的兒子迦勒仍然存活。」(民14:38)神的懲罰並沒有落在信從祂旨意,服從祂命令的人身上。 4. 大衛犯罪,神提出三種刑罰,聽憑他選擇;大衛無奈只好選擇了三天的瘟疫,結果僅一天就死了七萬人。神藉著大規模致死的瘟疫,懲罰教訓大衛和以色列民。但是當「天使向耶路撒冷伸手要滅城的時候,耶和華後悔,就不降這災了……大衛……禱告耶和華說:『我犯了罪,行了惡……願祢的手攻擊我和我的父家。』」(撒下24:16-17)神的公義和神的慈愛都彰顯無遺。 5. 先知耶利米記錄神多次宣告說:「並且我要在怒氣、忿怒,和大惱恨中,用伸出來的手,並大能的膀臂,親自攻擊你們;又要擊打這城的居民,連人帶牲畜都必遭遇大瘟疫死亡。」(耶21:...

復活節的默想

為甚麼死而復活不合人的邏輯? 當我默想救主耶穌基督的死和榮耀的復活,我有以下的感想:為甚麼基督徒竟然會相信一個名叫耶穌的人,在兩千多年前曾遭受巨大的身體創傷和刑罰,最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卻榮耀地復活?他們並不在現場,只是單純地相信聖經所記載的這些事件是絕對真實的。按照世俗的標準,基督徒真的不合邏輯,甚至有些愚蠢,因為沒有一個正常人會在死後復活。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全部的奧秘所在是:拿撒勒人耶穌並不是普通人,祂的降世是童女馬利亞由聖靈感孕,所以祂既是完全的人又是完全的神。祂雖然肉身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但祂的神性又使祂有大能從死裡復活,戰勝了死亡。「耶穌被交給人,是為我們的過犯;復活,是為叫我們稱義。」(羅馬書4:25)耶穌流血犧牲是為贖人類的罪,祂的復活吞沒了人人無法解決的死亡。如此,耶穌成為人與上帝和好的唯一中保和橋樑,也是人類得救恩的唯一出路,因祂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翰福音14:6)主耶穌的救贖方式和神蹟大能,按人正常的邏輯和推理是不適用的。「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上帝的大能。」(哥林多前書1:18)「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哥林多前書15:14)如果使用正常的人類推理和論證,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之間對於復活的觀點很難調和,而且沒有商量餘地;但這純粹是屬靈的事,需要從屬靈的角度來解釋。 需要聖靈打開我們屬靈的眼睛 由於我們墮落的罪的本性,從屬靈的角度來說,我們所有人生來都是靈性盲目及死亡的,我們自己的努力完全無法解決罪與死的難題。我們需要通過學習聖經,在聖靈的光照下開啟我們屬靈的眼睛,才能明白上帝的真理並接受祂。 當耶穌死在十字架上時,祂為罪人提供了完美的代贖,聖靈打開一個靈性死亡者的心和瞎眼人的眼睛,讓他明白福音,看到自己的無助,繼而產生對福音有正確的回應,然後改變心思意念,真心認罪悔改而轉向耶穌。如此他的罪就得到赦免,與上帝和好,並擁有永生的福分,這是何等的美好! 當聖靈對一個人這樣做時,他就「重生」了,他的生命從內到外將發生徹底的改變。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蹟,就像死人起死回生,瞎子重見光明一樣!上帝是行神蹟的神,只要我們在祂面前真心認罪悔改,祂能夠拯救墮落和有罪的人類到底!所以本質上救恩百分百是上帝的工作。 主耶穌從死裡復活是至關人生命意義的...

親人的救恩

去年下半年我相繼失去了三位親人,我的舅舅(我母親的弟弟),我的姑媽(我父親的妹妹),還有我父親。往年我都是每年回國一次,唯獨去年疫情原因,無法回去而被迫退票。我自小就和舅舅、姑媽有親密的來往,在他們的喜愛中長大,他們的逝去帶給我很多悲傷,唯一的安慰是我的父親,還會在天堂與我再見。 不是我沒有傳福音給舅舅和姑媽。一向憨笑和寡言的舅舅在我向他傳福音時只會對我笑笑,然後繼續聽著,一會兒又笑笑,僅此而已。我的姑媽是多年前我傳福音給她,她患癌症在醫院做完手術第二天,恰巧我回到國內,我隨即探望她。在她悲歎自己活不多久時,我傳了福音給她,拉著她的手為她作了決志禱告。但以後我回國幾次,知道她從未去過任何教會,再和她講主耶穌的事,她也沒多少興趣,總是把話題岔開。她之所以在病床上願意跟著我作禱告,似乎是無助的人生中有一份我突然來訪的感動。但願我的判斷是錯的,但願她的靈魂也在天堂與我的父親在一起。 我們很多人都是第一代基督徒,家中不少親人仍然不認識主耶穌。將福音傳給親人們,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一件大事。神既然選擇了我們,我們就應該成為全家得救的一個管道。聖經上說:「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徒16:31)不是說,我們一人信了主,就代表我們全家人就得救。而是說,一人信主,就表明神已經對全家的親人們特意敞開了救恩的大門,而且呼召我們要用心向親人們傳福音。我太太1997年來美國一所大學作訪問學者,期間接受了主耶穌,成為我和她兩家人中第一個基督徒,如今十幾年過去了,兩家人中已有十幾位得救了。救恩在家庭家族中不斷延伸的見證,不只我一家,舉不勝舉。但是還有不少基督徒的家人仍然在救恩的門外,需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向他們作見證,為他們作禱告,以免他們失去救恩,我們失去傳福音的機會。為不欠親人們福音的債,我們需要常作以下提醒: 一、不致後悔 這次舅舅和姑媽逝去,讓我心裡很有福音方面的愧疚感。在我父親的追思儀式上,有一百多位親戚朋友到場。教會詩班的唱詩和禱告,特別是牧師關於生與死話題的福音資訊,在那肅穆的現場帶出了生命意義的真切感。我在全程視頻時就有一個感動,這個追思中的福音鋪墊應該是神為我以後回國作的一個預備。 家人親人以及我們自己,只有都在世的時候,才有傳福音的機會。路加福音第十六章記載了主耶穌講的一個故事:有一位財主,穿著紫色袍和細麻布衣服,天天奢華宴樂。但是他拒絕賜給乞丐拉撒路任何食物,哪怕餓得夠...

我們有責任讀聖經

聖經不是杜撰的 聖經是世界上唯一一本由聖靈默示人而寫成的書,不是人躲到房子的角落杜撰出來的,也沒有人有權聲稱聖經是他們自己的故事。聖經不是一本私人的書,不是由一個人寫出來的,而是由上帝揀選的眾聖徒跨越1,600年寫成的一本屬於全世界的書。它的內容前後一致,完全吻合,天衣無縫。若不是出於上帝,這樣的事怎麼可能發生呢? 寫下這些故事的人都是被聖靈感動,支配或帶領,把上帝想要告訴我們的事情寫下來。作者之一、主耶穌的門徒彼得特別強調說: 「我們從前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大能和祂降臨的事告訴你們,並不是隨從乖巧捏造的虛言,乃是親眼見過祂的威榮。祂從父上帝得尊貴榮耀的時候,從極大榮光之中有聲音出來,向祂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我們同祂在聖山的時候,親自聽見這聲音從天上出來。」(彼得後書1:16-18) 彼得的意思是說,他們並沒有被欺騙而相信了謊言,而是親眼看見了主耶穌的威榮。聖經記載:主耶穌帶著彼得、雅各和約翰上了聖山,在他們面前變了形像。當他們在山上對話的時候,忽然有以色列歷史上的領袖摩西和先知以利亞顯現,跟耶穌說話。西門彼得看到這情景非常感動,就對耶穌說:主啊,我們在這裡真好!讓我們在這裡搭三座棚,一座為祢、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正當彼得說這話的時候,忽然有一朵光明的雲彩遮蓋他們,且有聲音從雲彩裡出來,這是父上帝的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祂!門徒聽見,就俯伏在地,極其害怕(參馬太福音17:1-6)。上帝向彼得、雅各和約翰表明:耶穌比摩西和以利亞都要大,是上帝的兒子。 彼得告訴人們,憑著上帝的話語,憑著他們在山上親身的經歷,他們得到了極大的信心。 聖經的另一位作者、在那聖山上的見證人之一使徒約翰也向人們強調說,他們所傳的是他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聽的:「 論到從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們所聽見、所看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我們將所看見、所聽見的傳給你們……。」(約翰一書1:1,3) 不僅是在那聖山上親歷耶穌的變像,彼得和約翰等門徒還與耶穌在世同行了三年半,以他們的親身經歷見證他們所見所傳的有極大的可信度。聖經裡所記載的並不是為了讓我們感覺良好,也不是為了讓我們在篝火晚會時娛樂消遣而虛構的。 聖經預知了今天 聖經中充滿了預言且大量應驗,聖經由40多位不同背景、生活在不同時代的作者寫成,都受到同一位聖靈的感動。 彼得說:「我們並有先知更確的預言,如...

如何用聖經真理引導有自殺傾向的青少年

  一心要求死 朋友講了一件真事:小鎮上兩三年前有個亞裔女孩,美麗聰明,多才多藝。但十幾歲卻飽受抑鬱症的折磨,曾求助父母與治療師,仍無法對抗日益嚴重的病情。她選擇自殺被及時發現救回後,不久再度自殺,雖救回身體,卻因腦部嚴重受損而成為植物人,幾個月後拔管去世。一朵年輕仍未綻放的生命之花就此凋零,留給父母親人無盡的悲傷,令人唏噓不已。 聽到這個故事,我久久不能平靜:究竟是怎樣的力量讓這個女孩一心求死,對世界沒有一絲留戀與盼望。她死後會去哪裡?死亡真的是解決所有痛苦的唯一出路嗎?一死真能百了嗎? 聖經說:「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希伯來書9:27)審判後去哪裡?主耶穌清清楚楚地告訴我們:「在那裡(地獄),蟲是不死的,火是不滅的。因為必用火當鹽醃各人。」(馬可福音9:48-49) 想想這是主耶穌親口所說的話,人的靈魂要在不滅的火中燒烤,永不停息,世上還有甚麼痛苦大過這種痛苦? 北加州從五年前起幾乎年年著大火,野火季節警報一響,居民們拖家帶口找住處躲避火災,沒聽說有人情願留在屋內等待大火吞噬,因為人們都知道被火燒的恐怖,正常人絕不會以身試火。 然而,人們是否想過身後靈魂將去哪裡,是否知道躲得過人間的大火,如果不早日信靠主耶穌,靈魂將要永永遠遠被地獄不滅的火燒,在那種痛苦面前,人間的任何痛苦都無法比擬!死亡只是肉體的消失,卻是不死靈魂的開始,我們在世上有限的年月如何選擇,決定了死後的無限在哪裡,這是小事嗎? 在世挑戰多 不可否認,這個時代人們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同樣多,尤其是生活在北美的亞裔年輕人,他們有學業壓力、同伴壓力、社交壓力等。在大學、高中、即或初中,抑鬱症患者的年齡越來越小,比例越來越高,在過去的十多年間,有過重性抑鬱症狀的青少年人數增長了近52%。 美國疾控中心統計,疫情期間,25%的年輕人認真考慮過自殺。大學的自殺率攀高,學校設立的心理諮詢中心預約常常爆滿,有的學校不得不將學生的心理健康放在對分數的要求之上。僅疫情這一年多以來,我們身邊聽到的亞裔學生自殺事件屢屢發生。加州大學一分校有位華裔女生因學業壓力而跳海自殺,幸及時救援,挽回生命;至少來自三所常春藤大學的三位亞裔學生因抑鬱症在家或在校自殺身亡,讓人無比惋惜!是甚麼讓這些無數人羨慕、仰望的天之驕子萬念俱灰,走上絕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在外表現正常,直到去世,父母都不知道孩子有抑鬱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