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March, 2024

為人父母的教導角色

毫無疑問,父母的稱呼裡有著特別的角色意義。但角色到底是甚麼?信主前都知道,父母無外乎是兒女生活的供應者、知識的促進者、品行的規範者。信主後,更是應該把兒女帶到神面前,按聖經原則教導他們的言行舉止。在這方面,使徒保羅對父母的角色有很好的提醒:「你們也曉得,我們怎樣勸勉你們,安慰你們,囑咐你們各人,好像父親待自己的兒女一樣。」(帖前2:11) 一、做兒女的鼓勵者 你的兒女需要鼓勵的時候,他們會找誰呢?是找你嗎?若是我們的兒女需要鼓勵,卻沒有想到要來找我們,我們在做兒女鼓勵者的事情上就嚴重失職了!使徒保羅在講到父母如何待自己的兒女時,首先提到的是「怎樣勸勉你們」,這是和合本的翻譯。在英文新國際版本和現代譯本的翻譯中,都翻譯成「鼓勵」。為人父母的職責之一便是做兒女的鼓勵者。 「鼓勵」是「激發」、「勉勵」的意思,目的在於「勉人向上」、使人「振作精神」。相信沒有父母會故意壓抑、打擊自己的孩子。但是我們在實際生活中所行、所說的,究竟更多的是批評、指責呢?還是我們站在兒女身旁,為他們鼓掌、歡呼,幫助他們振作向上呢? 在鼓勵方面,我們有否真誠地因著神把孩子作為產業賜給我們而感恩?是否告訴我們的孩子,他或她是神給我們家庭最好、最寶貴的禮物?(參詩127:3)我們是否奉著主的名常常為我們的兒女祝福?(參羅12:14)我們是否成為我們兒女生命中最積極、最主動、最歡喜快樂的榜樣? 在教養兒女上,聖經有很多教導。其中一點就是:「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弗6:4)「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恐怕他們失了志氣。」(西3:21)一個惹兒女生氣的父母,乃透過言語行為,造成兒女心中忿恨,以致帶來長久性格上的影響。 人的話常說:「不要惹父母生氣。」但神的話卻告訴我們:「不要惹兒女的氣。」這話是直接針對父親來說的,因此做父親的人需要格外留意。但這話也是同樣適用於母親們的。 怎樣才能避免惹兒女的氣呢?以下這些行為是父母必須棄絕的:1)在兒女之間有偏心,如重男輕女、因兒女成績好壞、地位高低、成功大小等,而偏心待人;2)不公平,只因兒女年紀小,把自己的脾氣發洩在兒女身上;3)明明是自己錯,卻死要面子,拒不道歉,從來不跟兒女說:「對不起」;4)沒有鼓勵,只有責備,甚至一點點的鼓勵也是為了接著而來的責備;5)不顧家庭,夫妻爭吵,甚至離異,有外遇等等,弄得全家雞犬不寧,這都

饒恕就是「釋放」

  今天我們正生活在一個非常不平安的環境當中,因著新冠疫情的影響,加上美國警察執法不當引起很多示威動亂,這兩件事似乎都被人與「種族歧視」連上了關係。其實人際間的「歧視」並不新鮮,任何時代,只要有人的地方,便有歧視;再加上人為的政治因素,人際關係只會越發被撕裂,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充滿了衝突、排斥、鬥爭、制裁、報復等。不難看到,這個世界越來越多混亂,越來越多仇恨,越來越多鬥爭不和睦。因為人們忘記了「仇恨並不能解決仇恨」,我們實在需要彼此饒恕。 一、恨是一種「無期徒刑」 主耶穌曾教導我們:「你們要慈悲,像你們的父慈悲一樣。你們不要論斷人,就不被論斷;你們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你們要饒恕人,就必蒙饒恕(饒恕:原文是釋放)。」(路6:36-37)我們的心靈常常因著恨的緣故,不斷地被捆綁和煎熬。「恨」實在是一種無期徒刑。著名小說The Hiding Place《密室》的作者,為一位荷蘭虔誠的基督徒,名叫柯莉(Corrie Ten Boom)。描寫她的父親在二戰時,因為保護和藏匿猶太人而受連累,被關押在德軍納粹的集中營。後來她的爸爸和姊姊都死在集中營,她卻因為德軍的一個錯誤處理,竟然被釋放。1947年大戰結束後,柯莉為回應神的呼召,願意饒恕那些在集中營傷害過她的人。有一天,她在慕尼黑一所教堂,對著很多德國人講述她在集中營的經歷,她見證說:「我們只有饒恕,才能夠走出這種仇恨的捆綁。」散會後,有一個德國人走到她的跟前,對她說:「我以前在集中營裡面是個守衛,曾經作過很多壞事,我已經信了耶穌,是個基督徒,妳今天講得很好,能不能和妳握個手?」柯莉一眼就認出這個守衛,就是當年曾虐待過她、姊姊和父親的那個人,自己和家人被苦待的圖畫再一次浮現在眼前。「仇恨」讓她提不起手來,和這個曾經深深地傷害過自己的人握手。原來站在台上講「饒恕」很容易,可是在現實生活中,面對傷害過妳的人,就是連和他握手也很困難。她立刻禱告:「主耶穌啊,請祢將祢的饒恕給我,好讓我能夠饒恕這個人。」禱告完,她慢慢將手伸出來,當他們的手緊緊握著的時候,她才意識到,她真正地得到了釋放。原來戰爭雖然勝利,她還一直沒有被釋放,她的心靈還被緊緊地關在這個「仇恨的監獄」裡面。直到此時,她才真正體會到心靈被釋放,並且完全脫離了那個無期徒刑的捆綁。 原來「饒恕」不是個理論,而是一個被傷害的、被破碎的、被撕裂的心靈,能夠伸出手來,去接納那個

基督徒應如何看瘟疫

  新冠病毒已經肆虐全球兩年多了。到目前,全球因這瘟疫而丟掉性命的人數已超過五百萬,單單美國公佈死亡人數亦已過70萬人。在長時間居家期間,我常想這次全球性的瘟疫發生和傳播是偶然的嗎?既然連無比驕傲兇殘的尼布甲尼撒王都明白「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但4:17),那無數的家庭失去了親人,失去了快樂,是充滿仁愛的神所樂意看到的嗎? 溫習聖經 翻開聖經,提到瘟疫,至少有四、五十處之多;而且沒有一處不是在顯明神的警告、刑罰和管教的。讓我們選讀以下幾處經文: 1. 神以十大災難中的第五災,對法老和埃及人的懲罰,就是在牲畜上,必有重重的瘟疫(參出9:1-7)。這是在聖經中,首先記載關於瘟疫的事情,且是首先在牲畜身上發生了瘟疫。但是神作了分別的工作;「埃及的牲畜幾乎都死了,只是以色列人的牲畜,一個都沒有死。」(出9:6)摩西和以色列會眾,都看見了,經歷了,記在心中,信服神了。 2. 可拉、大坍、亞比蘭和安一黨的人,煽動以色列人,反對摩西的領導權。神不但使地開口,把他們活活地吞下去,而且以瘟疫攻擊那些反對神的以色列民,有上萬的人死於瘟疫(參民16章)。這是聖經中首先提到的,人犯罪反對神,神以瘟疫來制止人的罪惡氾濫。但是神的僕人摩西是甚麼態度呢?他催促亞倫捧著平日禱告使用的香爐,不顧自己的安危,跑進瘟疫正發作盛行的地方,站在活人和死人中間,帶領民眾認罪禱告後,瘟疫就止住了。 3. 摩西差遣12個探子去探查迦南地,十個探子回報惡信,結果「這些報惡信的人都遭瘟疫,死在耶和華面前。」(民14:37)這已很清楚地顯明,瘟疫已是神用來懲罰和警告人的方法了。但是「其中唯有嫩的兒子約書亞和耶孚尼的兒子迦勒仍然存活。」(民14:38)神的懲罰並沒有落在信從祂旨意,服從祂命令的人身上。 4. 大衛犯罪,神提出三種刑罰,聽憑他選擇;大衛無奈只好選擇了三天的瘟疫,結果僅一天就死了七萬人。神藉著大規模致死的瘟疫,懲罰教訓大衛和以色列民。但是當「天使向耶路撒冷伸手要滅城的時候,耶和華後悔,就不降這災了……大衛……禱告耶和華說:『我犯了罪,行了惡……願祢的手攻擊我和我的父家。』」(撒下24:16-17)神的公義和神的慈愛都彰顯無遺。 5. 先知耶利米記錄神多次宣告說:「並且我要在怒氣、忿怒,和大惱恨中,用伸出來的手,並大能的膀臂,親自攻擊你們;又要擊打這城的居民,連人帶牲畜都必遭遇大瘟疫死亡。」(耶21:5-6)

復活節的默想

為甚麼死而復活不合人的邏輯? 當我默想救主耶穌基督的死和榮耀的復活,我有以下的感想:為甚麼基督徒竟然會相信一個名叫耶穌的人,在兩千多年前曾遭受巨大的身體創傷和刑罰,最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卻榮耀地復活?他們並不在現場,只是單純地相信聖經所記載的這些事件是絕對真實的。按照世俗的標準,基督徒真的不合邏輯,甚至有些愚蠢,因為沒有一個正常人會在死後復活。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全部的奧秘所在是:拿撒勒人耶穌並不是普通人,祂的降世是童女馬利亞由聖靈感孕,所以祂既是完全的人又是完全的神。祂雖然肉身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但祂的神性又使祂有大能從死裡復活,戰勝了死亡。「耶穌被交給人,是為我們的過犯;復活,是為叫我們稱義。」(羅馬書4:25)耶穌流血犧牲是為贖人類的罪,祂的復活吞沒了人人無法解決的死亡。如此,耶穌成為人與上帝和好的唯一中保和橋樑,也是人類得救恩的唯一出路,因祂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翰福音14:6)主耶穌的救贖方式和神蹟大能,按人正常的邏輯和推理是不適用的。「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上帝的大能。」(哥林多前書1:18)「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哥林多前書15:14)如果使用正常的人類推理和論證,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之間對於復活的觀點很難調和,而且沒有商量餘地;但這純粹是屬靈的事,需要從屬靈的角度來解釋。 需要聖靈打開我們屬靈的眼睛 由於我們墮落的罪的本性,從屬靈的角度來說,我們所有人生來都是靈性盲目及死亡的,我們自己的努力完全無法解決罪與死的難題。我們需要通過學習聖經,在聖靈的光照下開啟我們屬靈的眼睛,才能明白上帝的真理並接受祂。 當耶穌死在十字架上時,祂為罪人提供了完美的代贖,聖靈打開一個靈性死亡者的心和瞎眼人的眼睛,讓他明白福音,看到自己的無助,繼而產生對福音有正確的回應,然後改變心思意念,真心認罪悔改而轉向耶穌。如此他的罪就得到赦免,與上帝和好,並擁有永生的福分,這是何等的美好! 當聖靈對一個人這樣做時,他就「重生」了,他的生命從內到外將發生徹底的改變。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蹟,就像死人起死回生,瞎子重見光明一樣!上帝是行神蹟的神,只要我們在祂面前真心認罪悔改,祂能夠拯救墮落和有罪的人類到底!所以本質上救恩百分百是上帝的工作。 主耶穌從死裡復活是至關人生命意義的

親人的救恩

去年下半年我相繼失去了三位親人,我的舅舅(我母親的弟弟),我的姑媽(我父親的妹妹),還有我父親。往年我都是每年回國一次,唯獨去年疫情原因,無法回去而被迫退票。我自小就和舅舅、姑媽有親密的來往,在他們的喜愛中長大,他們的逝去帶給我很多悲傷,唯一的安慰是我的父親,還會在天堂與我再見。 不是我沒有傳福音給舅舅和姑媽。一向憨笑和寡言的舅舅在我向他傳福音時只會對我笑笑,然後繼續聽著,一會兒又笑笑,僅此而已。我的姑媽是多年前我傳福音給她,她患癌症在醫院做完手術第二天,恰巧我回到國內,我隨即探望她。在她悲歎自己活不多久時,我傳了福音給她,拉著她的手為她作了決志禱告。但以後我回國幾次,知道她從未去過任何教會,再和她講主耶穌的事,她也沒多少興趣,總是把話題岔開。她之所以在病床上願意跟著我作禱告,似乎是無助的人生中有一份我突然來訪的感動。但願我的判斷是錯的,但願她的靈魂也在天堂與我的父親在一起。 我們很多人都是第一代基督徒,家中不少親人仍然不認識主耶穌。將福音傳給親人們,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一件大事。神既然選擇了我們,我們就應該成為全家得救的一個管道。聖經上說:「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徒16:31)不是說,我們一人信了主,就代表我們全家人就得救。而是說,一人信主,就表明神已經對全家的親人們特意敞開了救恩的大門,而且呼召我們要用心向親人們傳福音。我太太1997年來美國一所大學作訪問學者,期間接受了主耶穌,成為我和她兩家人中第一個基督徒,如今十幾年過去了,兩家人中已有十幾位得救了。救恩在家庭家族中不斷延伸的見證,不只我一家,舉不勝舉。但是還有不少基督徒的家人仍然在救恩的門外,需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向他們作見證,為他們作禱告,以免他們失去救恩,我們失去傳福音的機會。為不欠親人們福音的債,我們需要常作以下提醒: 一、不致後悔 這次舅舅和姑媽逝去,讓我心裡很有福音方面的愧疚感。在我父親的追思儀式上,有一百多位親戚朋友到場。教會詩班的唱詩和禱告,特別是牧師關於生與死話題的福音資訊,在那肅穆的現場帶出了生命意義的真切感。我在全程視頻時就有一個感動,這個追思中的福音鋪墊應該是神為我以後回國作的一個預備。 家人親人以及我們自己,只有都在世的時候,才有傳福音的機會。路加福音第十六章記載了主耶穌講的一個故事:有一位財主,穿著紫色袍和細麻布衣服,天天奢華宴樂。但是他拒絕賜給乞丐拉撒路任何食物,哪怕餓得夠

我們有責任讀聖經

聖經不是杜撰的 聖經是世界上唯一一本由聖靈默示人而寫成的書,不是人躲到房子的角落杜撰出來的,也沒有人有權聲稱聖經是他們自己的故事。聖經不是一本私人的書,不是由一個人寫出來的,而是由上帝揀選的眾聖徒跨越1,600年寫成的一本屬於全世界的書。它的內容前後一致,完全吻合,天衣無縫。若不是出於上帝,這樣的事怎麼可能發生呢? 寫下這些故事的人都是被聖靈感動,支配或帶領,把上帝想要告訴我們的事情寫下來。作者之一、主耶穌的門徒彼得特別強調說: 「我們從前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大能和祂降臨的事告訴你們,並不是隨從乖巧捏造的虛言,乃是親眼見過祂的威榮。祂從父上帝得尊貴榮耀的時候,從極大榮光之中有聲音出來,向祂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我們同祂在聖山的時候,親自聽見這聲音從天上出來。」(彼得後書1:16-18) 彼得的意思是說,他們並沒有被欺騙而相信了謊言,而是親眼看見了主耶穌的威榮。聖經記載:主耶穌帶著彼得、雅各和約翰上了聖山,在他們面前變了形像。當他們在山上對話的時候,忽然有以色列歷史上的領袖摩西和先知以利亞顯現,跟耶穌說話。西門彼得看到這情景非常感動,就對耶穌說:主啊,我們在這裡真好!讓我們在這裡搭三座棚,一座為祢、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正當彼得說這話的時候,忽然有一朵光明的雲彩遮蓋他們,且有聲音從雲彩裡出來,這是父上帝的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祂!門徒聽見,就俯伏在地,極其害怕(參馬太福音17:1-6)。上帝向彼得、雅各和約翰表明:耶穌比摩西和以利亞都要大,是上帝的兒子。 彼得告訴人們,憑著上帝的話語,憑著他們在山上親身的經歷,他們得到了極大的信心。 聖經的另一位作者、在那聖山上的見證人之一使徒約翰也向人們強調說,他們所傳的是他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聽的:「 論到從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們所聽見、所看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我們將所看見、所聽見的傳給你們……。」(約翰一書1:1,3) 不僅是在那聖山上親歷耶穌的變像,彼得和約翰等門徒還與耶穌在世同行了三年半,以他們的親身經歷見證他們所見所傳的有極大的可信度。聖經裡所記載的並不是為了讓我們感覺良好,也不是為了讓我們在篝火晚會時娛樂消遣而虛構的。 聖經預知了今天 聖經中充滿了預言且大量應驗,聖經由40多位不同背景、生活在不同時代的作者寫成,都受到同一位聖靈的感動。 彼得說:「我們並有先知更確的預言,如

如何用聖經真理引導有自殺傾向的青少年

  一心要求死 朋友講了一件真事:小鎮上兩三年前有個亞裔女孩,美麗聰明,多才多藝。但十幾歲卻飽受抑鬱症的折磨,曾求助父母與治療師,仍無法對抗日益嚴重的病情。她選擇自殺被及時發現救回後,不久再度自殺,雖救回身體,卻因腦部嚴重受損而成為植物人,幾個月後拔管去世。一朵年輕仍未綻放的生命之花就此凋零,留給父母親人無盡的悲傷,令人唏噓不已。 聽到這個故事,我久久不能平靜:究竟是怎樣的力量讓這個女孩一心求死,對世界沒有一絲留戀與盼望。她死後會去哪裡?死亡真的是解決所有痛苦的唯一出路嗎?一死真能百了嗎? 聖經說:「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希伯來書9:27)審判後去哪裡?主耶穌清清楚楚地告訴我們:「在那裡(地獄),蟲是不死的,火是不滅的。因為必用火當鹽醃各人。」(馬可福音9:48-49) 想想這是主耶穌親口所說的話,人的靈魂要在不滅的火中燒烤,永不停息,世上還有甚麼痛苦大過這種痛苦? 北加州從五年前起幾乎年年著大火,野火季節警報一響,居民們拖家帶口找住處躲避火災,沒聽說有人情願留在屋內等待大火吞噬,因為人們都知道被火燒的恐怖,正常人絕不會以身試火。 然而,人們是否想過身後靈魂將去哪裡,是否知道躲得過人間的大火,如果不早日信靠主耶穌,靈魂將要永永遠遠被地獄不滅的火燒,在那種痛苦面前,人間的任何痛苦都無法比擬!死亡只是肉體的消失,卻是不死靈魂的開始,我們在世上有限的年月如何選擇,決定了死後的無限在哪裡,這是小事嗎? 在世挑戰多 不可否認,這個時代人們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同樣多,尤其是生活在北美的亞裔年輕人,他們有學業壓力、同伴壓力、社交壓力等。在大學、高中、即或初中,抑鬱症患者的年齡越來越小,比例越來越高,在過去的十多年間,有過重性抑鬱症狀的青少年人數增長了近52%。 美國疾控中心統計,疫情期間,25%的年輕人認真考慮過自殺。大學的自殺率攀高,學校設立的心理諮詢中心預約常常爆滿,有的學校不得不將學生的心理健康放在對分數的要求之上。僅疫情這一年多以來,我們身邊聽到的亞裔學生自殺事件屢屢發生。加州大學一分校有位華裔女生因學業壓力而跳海自殺,幸及時救援,挽回生命;至少來自三所常春藤大學的三位亞裔學生因抑鬱症在家或在校自殺身亡,讓人無比惋惜!是甚麼讓這些無數人羨慕、仰望的天之驕子萬念俱灰,走上絕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在外表現正常,直到去世,父母都不知道孩子有抑鬱症。如果父母家

不能讓「跨性別運動」迷惑孩童

同性戀運動影響巨大 美國自從1981年的愛滋病疫情開始,同性戀者一直有組織地爭取社會地位,繼而向政府施壓研究抗愛滋病藥物,跟著演變為爭取其政治地位,同性戀運動強勢崛起。 一個驚人的社會文化運動,成功地改變了美國人接受同性戀的局勢。他們有策略地進入娛樂和傳媒界,爭取曝光率,投射令人喜愛的快樂和正面形象,使大眾從抗拒變為接受。同一時期,同性戀者又進入公立學校系統中,慢慢進入到管理層而更改學生教材,加入了歌頌同性戀者的課程,數十年來教導出千千萬萬愛戴同性戀的學生。更厲害的是,他們與有關政黨為盟,取得強大的政治力量,推出與同性戀有利的法律(例如同性婚姻),打壓反對聲音。文化、思想和政治三管齊下,使得新一代的美國人大都被洗腦,接受同性戀已成了他們的道德觀,不接受同性戀的反倒被看作惡魔,此乃很多父母和教會都遇到的難題。 以上衝擊引發的結果是同性戀者人數增加,在2022年Gallup Poll發表美國的同性戀者人數從2012年的3.5%上升到2022年的7.1%,增幅達100%,而主要引發的群體是18至25歲的年輕人。 跨性別運動異軍突起 同性戀運動成功後,近年開始了跨性別運動。90後的年輕人在2017年有10.7%自稱是LGBTQ(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别者),到了2022年此年齡層的人有20.8%自稱是LGBTQ了。調查中發現增長最快的是雙性戀者,LGBTQ族群有57%自稱是雙性戀者,21%是男同性戀者,14%是女同性戀者,10%是變性人。 為甚麼那麼多年輕人變為雙性戀者?其實不足為奇,因為美國兒童大約90%入讀公立學校,而公立學校不斷教導LGBTQ的課程。加州學校,每一學年九個月中,有六個月校方都向學生推動十次親LGBTQ的活動,例如10月推行三次活動,分別是Coming Out Day(出櫃日),International Pronounce Day(國際代名詞日)和LGBTQ History month(同性、雙性、變性歷史月)。11月則推動Transgender Awareness Week(跨性別意識週)和Transgender Day of Remembrance(跨性別紀念日)。3月推行Transgender Visibility Month(跨性別顯明月)。4月推Day of Silence(沉默日)和Day of Action(行動日)。5月推Harvey M

主耶穌的復活大能

起初上帝創造天地萬物,並創造了人類──亞當和夏娃,後來他們違背上帝的命令,不信上帝的話而犯罪,吃了禁果以致死亡進入人類,最終導致人類子子孫孫都會死亡。 耶穌基督兩千年前來到世間是要彰顯上帝自己的大愛,並要救贖我們,為我們的罪過捨命,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從死裡復活,戰勝了死亡,賜給我們永生,使我們成為上帝的兒女。 主耶穌的使徒保羅說得很實在:「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並且明顯我們是為上帝妄作見證的,因我們見證上帝是叫基督復活了。」(哥林多前書15:14-15) 三次預言 耶穌在世傳道時,至少有三次預言自己要受難,並且於第三日復活(參馬太福音16:21;17:23;20:19)。 祂說:「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我有權柄捨了,也有權柄取回來。這是我從我父所受的命令。」(約翰福音10:18) 耶穌是甘心情願來到世間,將自己的性命擺上,為世人犧牲贖罪。祂知道自己生命的結束,也就是祂要被釘在十字架上,第三天從死裡復活,而且祂的復活更證明了祂是上帝的兒子,這些都記載在聖經裡面。釋迦牟尼和老子都沒有說過他們死了以後第三天會復活,只有耶穌,世上沒有一個人會事先三次說自己要死了,並且預言自己第三天會復活,只有耶穌這樣說。 十次顯現 耶穌復活後做了甚麼?祂向人顯現,40天之內有十次之多。 1.首先顯現給抹大拉的馬利亞看(參馬可福音16:1-11;約翰福音20:11-18)。 2.隨後顯現給眾婦女看(參馬太福音28:8-10)。 3.同日也顯現給彼得看(參路加福音24:33-34;哥林多前書15:5)。 4.黃昏時向以馬忤斯的兩位門徒顯現(參路加福音24:13-35;馬可福音16:12-13)。 5.晚上向樓上的十位使徒顯現,當時多馬不在內(參約翰福音20:19-25)。 6.八天之後,再向11位使徒顯現,似乎特別是為多馬而顯現(參約翰福音20:24-29;路加福音24:36-43)。 7.在加利利海邊向七位門徒顯現(參約翰福音21:1-22)。 8.在加利利某山(傳說為他泊山),向11位使徒顯現(參馬太福音28:16-20;馬可福音16:14-18。馬可福音這段經文亦可用於第6條)。 9.升天時在橄欖山向眾門徒顯現,解經家對此次顯現的說法不一。有人以為只向11位使徒,但多數認為是向120人顯現,因為主升天之後,他們從橄欖山回到耶路撒冷,在一間樓房

傳福音現在「得時」嗎?

保羅說過:「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提後4:2) 每次想到傳福音,我們都會計算,到底現在是傳福音的「得時」或是「不得時」?每次計算的結果,大部分的人會說:今天不是傳福音的日子,傳福音是「不得時」。福音朋友太忙了、他們太理智、我們說不過他們、他們心太剛硬、我們勸動不了他們等等。有些時候是環境「不得時」,下雨天、下雪天、炎熱天……都攔阻我們去傳福音,有時是我們自己不得時,今天太忙、太累、小孩生病等等,這麼多的「不得時」,使我們真的覺得每天都不是傳福音的好日子, 我們的福音事工,就這樣一天拖過一天,一月拖過一月,一年拖過一年,很多人的靈魂就因此永遠沉淪。 當我們看到每一樣事情好像都不利於傳福音時,我們卻要專心,就是不要理會裡面、外面的困難,要用盡辦法和力量好好地完成神的使命。我們常常以為這些福音朋友不可能信主時,卻是最好的時機,我們以為「不得時」,卻是「得時」。一般人以為向現在的年輕學生傳福音非常困難,他們年輕、沒有禮貌、只愛玩手機,不喜歡跟人講話,有錢花,對屬靈的事不感興趣,與他們之間的代溝很大,沒有共通的言語與話題等等,既然沒有辦法溝通,又如何向他們傳福音呢? 在人凡事都難,在神凡事都能,在人看為「不得時」,但在相信與肯去傳福音的人看來卻是「得時」的「天機」。十年前的學生大多是碩士班或博士班的頂尖知識分子,心中難免驕傲,加之大多讀理工,每樣事情要用理性分析思考後才能相信,要慕道許久才能信的「千年慕道友」大有人在。再加上他們不少是共產黨員,又被馬克斯主義、無神論、進化論等思想所束縛,不容易走出來改信「因信稱義」的福音。 今天的年輕學生幾乎沒有人是共產黨員,只知有馬克斯主義、無神論、進化論等,但卻都說不出其中所以然,在往「錢」看的氛圍中,使他們無「黨」、無「主義」、無「論」,心中只是一片空白。現在的年輕人只有一小部分讀理工,大部分的學生是讀商科、文科等,他們不重視講「理」,他們重視「感覺」。 只要我們所講的進入到他們的「感覺」中,他們就很樂意接受。我們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向他們證明有神,重要的是要讓他們知道,他們覺得沒有神的存在,不是因為沒有神,乃是因為人犯了罪,是罪將人與神隔開。我們需要多花時間向他們解釋,甚麼是罪,通常講解五至十分鐘後,他們都會承認自己是個罪人,再用五至十分鐘解釋耶穌的救恩,約有三分之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