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April, 2025

操練以聖經經文禱告

當知道,「禱告」不僅僅是祈求神的保佑與賜福,乃是通過「禱告」與主耶穌有生命的交流。 生活在罪惡世界中的蒙恩罪人,能有資格和聖潔榮耀的獨一真神生命交流,本身就是恩典。基督徒可以用各種形式禱告,只要出於真理的心靈就蒙悅納。 所以,用聖經經文禱告是相當必要和重要的。 1. 讚美敬拜的禱告 對一個剛信主的基督徒來說,想要禱告,一時間不知從何開始,那就不妨從敬拜讚美神開始。 詩篇中有大量敬拜讚美神的禱告,如果我們堅持照著詩篇禱告,我們會發現,我們對神的敬拜與讚美再也不是「例行公事」,而是由衷從心底裡發出的。 原來,詩篇作者的經歷也可以是我們的經歷,我們也許「拙口笨舌」,但是神已經為我們預備了合祂心意的「美麗言辭」。我們越禱告越甘甜;越禱告,越發現原來詩篇作者已經講出了我們對神的心裡話,就越喜樂。 2. 認罪的禱告 我們的神是聖潔而輕慢不得的,向神認罪悔改才能被神接納。 在舊約時代,神的選民們已經為我們做出了榜樣。在尼希米記第九章,利未人帶領眾百姓稱頌耶和華的同時也認罪。整個禱告完全符合聖經對以色列先祖的歷史記錄。特別是 16到19節:「但我們的列祖行事狂傲,硬著頸項不聽從祢的誡命;不肯順從,也不記念祢在他們中間所行的奇事,竟硬著頸項,居心悖逆,自立首領,要回他們為奴之地。但祢是樂意饒恕人,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慈愛的神,並不丟棄他們。他們雖然鑄了一隻牛犢,彼此說『這是領你出埃及的神』,因而大大惹動祢的怒氣;祢還是大施憐憫,在曠野不丟棄他們。白晝,雲柱不離開他們,仍引導他們行路;黑夜,火柱也不離開他們,仍照亮他們當行的路。」 眾百姓在禱告中並不是自己想說甚麼就說甚麼,而是熟練地引用了摩西五經中的經文,使得每個會眾都被提醒到以色列人在過去向神所犯下的罪,今天自己是否同樣在重複?同時也提醒了大家,神永不改變的愛始終呼喚百姓悔改。 在我家的禱告會中,我總是喜歡引用尼希米在天神面前的禁食禱告捫心自問(參尼希米記1:5-7),今天的我們和聖經中記載的不蒙神喜悅的以色列人有區別嗎?如果我們能體會尼希米的心腸,我們就自然發出像尼希米這樣的合神心意的禱告。這個禱告是神所默示的。 3. 聖靈充滿的禱告 在新約時代,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之一,就是使徒行傳第四章彼得和約翰被釋放後,教會怎樣回應逼迫? 教會「他們聽見了,就同心合意地高聲向神說:『主啊!祢是造天、地、海,和其中萬物的,祢曾藉...

信佛的人應正視的問題

Image
佛教作為一種古老的宗教體系,有其獨特的哲學思想和教義,在中國有著上千年的歷史,目前仍有廣大信眾。對這些信眾來說,有的只相信佛教是一種獨特的哲學思想,屬於無神論;有的卻引入神明概念,相信多神論;大多數人則是純粹帶著功利目的,希望通過求神拜佛交好運、逢凶化吉、升官發財。雖然文革期間破四舊、橫掃一切牛鬼蛇神,搗毀了絕大多數寺廟道觀,但這些被稱為佛教的聖地又重新興盛起來。到目前為止,全國各類寺廟經過修復和擴建,許多頗負盛名的大小山峰都建有供奉佛祖或菩薩的寺廟,既吸引了信徒前來供奉朝拜,又成為繁華熱鬧的旅遊景點,招攬了絡繹不絕的遊客,已然成為國人的一大文化現象。本文旨在分析佛教中的一些弊端,希望引起佛教信眾的重視和思考。 一、佛教無法解釋宇宙的起源 佛教教義對宇宙及生命起源的解釋並不清晰,佛教更關注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脫之道,而非世界或宇宙的形成。相比之下,現代科學提供了關於宇宙起源(如大爆炸理論)的詳細解釋,這使得佛教在此方面顯得蒼白無力。特別是基督教宣稱的創造論,顯示出佛教是建立在一套哲學和說教基礎上的宗教。 二、無神論與多神論的矛盾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是無神論者,強調人的內在覺悟和修行,而非依賴外在神靈。所謂「佛」這個字,印度語的含義是「覺悟」。釋迦牟尼篤信人若通過潛心苦修,都可以成佛(覺悟);然而經過兩千多年演變,許多佛教徒卻成了多神崇拜者。首先,他們把原本不相信有神的釋迦尊為佛祖(如來佛),封他為最大的佛,此外,還祭拜彌勒佛、觀音菩薩、地藏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媽祖、關聖帝君、灶神、土地公等眾多神靈。其中觀音菩薩最早原是男性,卻因其被賦予廣發慈悲、普渡眾生的特性,後來改為女性。據統計,這些神祇數量可達上百位。這種現象使佛教在無神論和多神論之間徘徊,造成形式上的混亂和內部邏輯上的衝突與矛盾。 三、輪迴觀念的困惑 佛教信徒普遍相信六道輪迴,即一個人在現世若修不成正果,下世將不可避免地進入輪迴。輪迴的結果可能是再度為人,或變成動物,甚至進入更低的生命形式。實際上,輪迴這種說法完全是毫無根據的想像,卻給信徒帶來極大的心理負擔和恐懼,因為誰也無法預知自己在輪迴中會成為甚麼。這種不確定性導致了一種持續的精神壓力。信徒們往往因恐懼未來的不幸而在現世中更加痛苦,尤其是在做了壞事、惡事後感到造了罪業,事後便會覺得所有的苦修前功盡棄。即便心中極為懊悔,也於事無補,因此會越加沮喪、悲哀...

死裡復活才是福音

Image
福音就是好消息,甚麼好消息?只傳耶穌並祂釘十字架還不夠,還要傳從死裡復活的耶穌,死而復活的耶穌才能讓信祂的人起死回生。 偉大的福音使者保羅清楚明瞭地告訴我們:「弟兄們,我如今把先前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告訴你們知道;這福音你們也領受了,又靠著站立得住,並且你們若不是徒然相信,能以持守我所傳給你們的,就必因這福音得救。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第一,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他還強調:「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哥林多前書15:1-4,14)所以人生罪與死的兩大難題都被耶穌的死而復活解決了:祂的死代贖了我們的罪;祂的復活戰勝了我們的死亡。 一、人的罪,被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代贖 死不是上帝造的,上帝所造的都好或甚好。死是人犯罪悖逆的衍生品,成了魔鬼掌控世人的一個毒鉤。一碟美味佳餚接觸不良環境長出霉來,不能說這霉是大廚燒出來的。 亞當和夏娃違背了上帝的誡命,偷吃了上帝明明吩咐吃了會死的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就果子本身來說,可能就是水果之一,但就偷吃行為來說,卻是明知故犯,對上帝不忠,是不把上帝放在眼裡,一種背叛和貪心的行為。 既是祖宗偷吃,我有甚麼罪呢?豈不冤枉?罪成為人裡面的一種基因,就會遺傳。連以色列歷史上的大衛王也感歎:「我是在罪孽裡生的,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詩篇51:5)人裡面與生俱來就有貪心、自私、欺騙、詭詐、仇恨、嫉妒、謊言、驕傲、忘恩、淫念等等。 需要指出,上帝眼裡的罪與社會上所說的罪不同,罪的原意是我們的心懷意念和言談舉止,偏離了上帝聖潔良善的靶心。換句話說,教會裡說的罪是用上帝的律法來衡量的;社會上說的罪是用國家的法律來衡量的。律法與法律一字顛倒,卻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主體不同,一個是上帝定的,一個是人類定的;量刑不同,一個是從心裡開始定罪,另一個是從行為來定罪。如此看人心,世上就「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羅馬書3:10)修養再好,哪怕是世人眼裡的大好人,也算不上上帝眼中的義人,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羅馬書3:23)人人都逃不了一死,「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羅馬書6:23) 可悲的是,誰都無力解決自己的罪;愛我們的人也因為自身有罪而不能彼此代贖。人究竟有沒有出路?有,唯一的出路是聖潔的上帝之子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成為我們替罪的羔羊,只要到祂面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