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March, 2025

耶穌復活與我何干?

為何人都會死? 人人都有一死。平時我們最忌諱談死亡,似乎談它晦氣。死亡從哪裡來?與創造天地萬有的上帝無關,倒是與偷吃伊甸園裡那分別善惡樹果子的亞當有關。 上帝那麼嚴肅地吩咐過亞當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世記2:16-17)萬分遺憾的是,亞當和夏娃沒有聽從上帝的誡命,真的偷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人類的「第一偷」性質非同小可,如一杯清水滴入一滴墨汁,全杯渾髒。它的性質惡劣,是背叛,是不把上帝放在眼裡,不當回事,因而落在罪中,罪的工價卻是死。 在上一期的《亞當犯罪與我何干?》一文中,已經解釋:罪性從此進入到人類的遺傳基因裡,所以每一代、每個人都活在罪中。我們的慾望裡充滿罪的傾向、罪的習慣,只是因修養程度不同,發作的程度不同而已。誰沒有自私、貪婪、仇恨、驕傲、嫉妒、淫念等等傾向? 人人都有罪,人人就有死。翻開人類的第一份家譜(創世記五章),從始祖亞當開始,提到的每個人,最後落尾就三個字:「就死了」。有人說,亞當和夏娃吃果子後,為甚麼沒有馬上就死,還活到九百多歲?人活在死中,死有兩次。 一、第一次死 上帝用泥土造人,又從鼻孔裡吹入祂的靈氣,所以人有肉身和靈魂兩方面。死也是兩個方面,分兩次進行: 1.靈先死,上帝離開了,人性裡沒有神性。 偷吃果子後,他們藏起來了。「耶和華上帝呼喚那人,對他說:『你在哪裡?』」(創世記3:9)上帝難道不知道他們藏在哪裡?當然知道,但他們的靈性離開了上帝,就如同手機沒信號了。人偷吃果子,出現了貪心、害怕、責備等,哪裡還能折射出上帝聖潔、良善、公義、信實、慈愛等品性?聖潔與罪不能同在。 2.身後死,氣離開了,身體變成屍體。 「他的氣一斷,就歸回塵土;他所打算的,當日就消滅了。」(詩篇146:4)「塵土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靈的上帝。」(傳道書12:7)先前是人的靈離開上帝,現在是氣離開人,身體就成了屍體。手機不光沒有了信號,也沒有了電。 二、第二次死 人在世上從此都有一死,但死不是一了百了如燈滅,是靈魂之氣被收走,且以後還有上帝的審判。「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希伯來書9:27)信主耶穌的人,復活進入天堂,不信的復活落到地獄。 進地獄非常可怕,而且直到永遠,無法後悔了。聖經中描寫了諸多關於地獄的恐怖,是一個「永火」(馬太福音25:41)、「不滅的火」(馬太...

為了上天堂而信耶穌,豈非功利主義?Is believing in Jesus for the sake of going to heaven, utilitarianism?

問: 基督徒常說信耶穌,上天堂,這豈非一種賄賂上帝的貪念?多少帶有功利主義吧? 答: 從問題可見你是一個廉潔的人,不願意佔誰的便宜,也不佔上帝的便宜,值得尊敬,但讓我們從幾方面考慮: Question: Christians often say that believing in Jesus leads to going to heaven. Isn't this a kind of bribery or a greedy desire to please God? Doesn't it carry a certain utilitarian mindset? Answer: From your question, it’s clear that you are an upright person who doesn’t want to take advantage of anyone, not even God, which is commendable. However, let’s consider this from a few different perspectives: 1.不能存心利用。 有些人會和上帝做交易:若耶穌讓他生意興隆、身體健康,或解決了困難,他就會去教堂、受洗、奉獻金錢,他們可能也對菩薩作出同樣的測試和要求,這就是貪念、賄賂、功利主義。人若為這樣的原因信耶穌,那不是真信,很多時候只要他再度碰到困難或挫折時,很快就會放棄耶穌。 1.  One should not approach with selfish motives. Some people try to make a deal with God: if Jesus helps their business prosper, restores their health, or resolves their problems, they will go to church, get baptized, or give offerings. They may also make similar demands and tests of the Buddha. This is greed, bribery, and utilitarianism. If a pers...

生命是進化來的嗎?Is life the result of Evolution?

Image
生命是進化來的嗎?回答是否定的。達爾文的「進化論」是一種沒有被證實,也無法用科學方法加以證明的偽學說。達爾文進化論的中心思想是「物競天擇,優勝劣敗,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但這並不是真正的科學,而是十九世紀英國人的政治哲學。 Is life the result of Evolution? The answer is no. Darwin's "theory of evolution" is an unproven pseudoscience that cannot be substantiated or demonstrated using scientific methods. The central idea of Darwin's theory is "the struggle for existence,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the weak perish and the strong prevail, only the fittest survive"; however, this is not real science, but rather a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the 19th-century British. 生物無論是漸變還是突變,都是無意識,無方向,無目標的,絕對不可能產生智慧的結果。生命只可能來自既有的生命,絕不可能從無生命中產生有生命的一切物種。 Whether biological evolution is gradual or sudden, it is unconscious, directionless, and aimless, and it is absolutely impossible to produce intelligent results. Life can only come from existing life, and it is absolutely impossible for all living species to be produced from non-life. 各種生物的基本形成都是一代接一代繁衍相傳,這是由它們本身細胞內遺傳基因的複製和操控而決定,與外界環境別無關係,即公認的孟...

信耶穌有手續嗎?

問: 牧師常說「因信稱義」,就是說,人得救只在一個「信」字,不需要做甚麼,但似乎信耶穌實在有一些手續。例如在佈道會的講員請你舉手,走到講台前;又有一個帶領的人請你跟著他一句一句禱告;接著之後想要受洗的話,又需先上受洗班學習。為甚麼有這些手續呢? 答: 「信」的意義 是的,得救在乎「相信」,但不是說,我相信有上帝,相信耶穌是上帝,知道祂釘十字架,死後第三天復活就夠了。這些都是頭腦裡的認同。 「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16) 上帝賜給我們一個永生的禮物,你想祂希望我們怎樣回應?非常明顯,當然就是要接受。 聖經解釋說:「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約翰福音1:12) 「接待」就是「接受」,也就是對上帝說:「我需要祢為我所預備的救恩,請賜給我。」 使徒彼得說:「……當向上帝悔改,信靠我主耶穌基督。」(使徒行傳20:21) 為甚麼要「悔改」呢?答案非常簡單:因為我們都是罪人,否則根本不需要拯救。我們必須在接受基督救恩時,承認自己的罪,請求祂完全的饒恕和赦免;況且基督救贖了我們,「 為要叫我們行善」(以弗所書2:10) ,所以我們應該從錯誤的道路上轉回,就如基督徒常說的:悔改,相信,接受,就可以得到基督赦罪的平安。(這些都是心態上的改變,不是「做」甚麼,也不是「手續」。) 決志禱告 既然信耶穌包括接受祂的救恩,因此我們常邀請那些表示願意接受的人做一個「決志禱告」,向上帝表白心意。正如男女在戀愛中也會表白,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心意;但有時有些人不知道怎樣表達,所以帶領的人請他一句一句地跟著禱告。每期《中信》月刊都有標題為:「你願意相信耶穌基督嗎?若願意,請做以下禱告。」一欄(見第23頁),內容就是一個「決志禱告」的樣品。 事實上,人自己也可以做這個禱告,不必跟著誰。禱告文長短和確切用字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真心? 呼召 你所描述的「舉手和走到講台前」的做法,叫做「呼召」(altar call)。佈道會的呼召是一些基督教教會的傳統,邀請那些希望對耶穌基督做出承諾的人公開站出來。從十九世紀以來開始有這個做法,被一些知名的佈道家,如桑德(Billy Sunday)、穆迪(D. L. Moody)等人繼續,所以流行至今。雖然是一個常見的做法,但沒有基督徒,更沒有牧師會說這是信耶穌的手續。這樣做的原因完全是因為想知道誰有...